实训三:凝聚剂和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讲述.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细化学品生产应用
项目三 聚硅硫酸铝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测试
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根据实验相关内容选择所需仪器、药品;
(2)能制定合成方案;
(3)会进行合成装置的组装和合成操作;
(4)能对涂料的基本性能进行检测。
知识目标:
(1)熟悉混凝剂的种类及作用;
(2)掌握聚硅硫酸铝混凝剂的制备原理、方法;
(3)熟悉混凝剂性能检测的指标及方法。
二、工作任务
制备出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硫酸铝,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测。
子任务1:聚硅硫酸铝的制备
子任务2:处理废水
子任务3:应用性能测试
子任务1:聚硅硫酸铝的制备
1、 选择复合法制备聚硅硫酸铝;
2、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和合成装置,参考配方如下:
表1-1 物料表
组分
质量/g
硅酸钠
13.2
硫酸铝
不定量(正交试验筛选)
硫酸
?
氢氧化钠
?
二甲苯(工业)
14.00
3、操作步骤及合成工艺
(1)酸化硅酸钠:取一定量的Na2SiO4·9H2O(13.2g=0.02mol)溶于水中(加水量保证完全溶解即可), 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用1:1H2SO4调节pH值约为9, 静置陈化1.5h后即形成淡蓝色聚合硅酸。然后再用1:1H2SO4将pH值调节至1~2, 备用。
(2)PASS的制备:按n(A l)n( Si) = 1:1左右的比例称取一定量的Al2(SO4)3 ·18H2O, 溶于少许蒸馏水中, 在搅拌条件下将Al2(SO4)3溶液逐滴加入到聚合硅酸中,滴加完毕后约1h左右后停止搅拌, 在室温下静置陈化24h, 即得到一定浓度的PASS溶液。
3、操作步骤及合成工艺
(3)工艺优化
①硅酸钠的聚合:
本步骤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pH及陈化时间:pH 8~9
陈化时间 1h 1.5h 2h
优化实验:
第一组实验:固定pH=8 陈化时间 =1h
第二组实验:固定pH=8 陈化时间 =1.5h
第三组实验:固定pH=8 陈化时间 =2h
第四组实验:固定pH=9 陈化时间 =1h
第五组实验:固定pH=9 陈化时间 =1.5h
第六组实验:固定pH=9 陈化时间 =2h
3、操作步骤及合成工艺
②聚硅硫酸铝的制备:本步骤的影响因素如下
影响因素
n(Al)n(Si)
搅拌时间/h
陈华时间/d
硫酸铝的质量分数
1
1:1.1
0.5
2
50%
2
1:1.1
1.0
5
50%
3
1:0.9
1.5
7
60%
3、操作步骤及合成工艺
设计正交试验表如下:
n(Al)n(Si)
搅拌时间/h
陈化时间/d
硫酸铝的质量分数
实验结果
实验1
1:1.1
0.5
2
50%
实验2
1:1.1
1.0
5
50%
实验3
1:1.1
1.5
7
50%
实验4
1:1.1
0.5
5
50%
实验5
1:1.1
1.0
7
50%
实验6
1:1.1
1.5
2
50%
实验7
1:0.9
0.5
7
60%
实验8
1:0.9
1.0
2
60%
实验9
1:0.9
1.5
5
60%
子任务2:废水的处理
选用聚丙烯酰胺作对比试验
1:所需试剂如下
聚丙烯酰胺
制备的PASS
废水
2:水处理过程
分别取100mL废水,分别加入1g聚丙烯酰胺和制备的PASS,搅拌数分钟后,静置。
子任务3:应用性能测试
1、除浊率
取处理过的废水的上清液并测其浊度, 按公式计算除浊率R :
R =(絮凝前浊度- 絮凝后浊度)/絮凝前浊度× 1 0 0 %
测定过程:利用浊度仪进行测定
(见浊度仪的使用)
2、残余铝含量的测定
A 标准曲线的绘制
1、吸取铝标准使用液0.0,1.0,2.0,3.0,4.0,5.0ml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1%硫酸2ml(保证试样溶液中有1%硫酸)
2、依次加入8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10g/L抗坏血酸溶液1.0ml(现配),混匀加入0.2g/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溶液2.0ml,混匀
3、再加入0.5g/L铬天青S溶液2.0ml,摇匀后,用水稀释至刻度,室温放置20min
4、用1cm比色皿,于分光光度计上,以零管调零点。于64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以A值为纵坐标,以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B 样品测定
重复B中步骤2~6,测得样品在640nm波长处的吸光度。
C 数据处理
理论计算:铝残留量计算
X=c/(mV2 /V1)
3、测定处理前后废水中铅离子的含量
(1)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密量取10mg/L铅标准溶液0.5mL、1.5mL、2.5 mL、5.0 mL、15mL分别转入到50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制得浓度为0、0.10、0.30、0.50、1.00、3.00 mg/L铅标准水溶液。
(2)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照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