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要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论文
学号:XX
姓名:XX
班级:XX
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要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来的,具有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等优点,其追求和谐、兼容并蓄、见利思义等主要内涵,对国家的稳定、企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思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儒、道、释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主体。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构建社会主义的出发中国传统中关于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其次个人、社会内部、人与自然中国文化中构建社会的基本思想一、大同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观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家各派都提出过种种社会理想,但基本上都以避免剥削、战乱,实现社会和谐为核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是和谐社会的主要代表。他首先强调了天下为公的前提条件。其次,强调了人人积极劳动的场面。第三,描述了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选贤能、富庶安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一描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境界,是中华民族许多志士仁人的美好向往与追求二、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和谐观社会要和谐,其前提是个人的身心和谐。因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身,达到自我完善,才能融入自然、融人社会,达到身心内外的普遍和谐才可以治国济世,达到家庭、社会和谐。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和追求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修身主要包括一要处理好理与欲的关系。强调欲而不贪反对放纵欲念在处理好理与欲中,又特别强调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人们在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同时,又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能见利忘义,求得义利统一二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三要做到克己复礼。克己个人修身的主要方法,是个体从内心自觉克制、改正错误意识。自省是克己的基本方法。靠别人督促自己修养,不是君子所为,强调了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复礼是修养的主要内容,即以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语行动。三、讲信修睦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和谐观社会和谐是和谐社的主要内容。社会是一个利益纷争的社会。只有用法律使人之不得为非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在这众多主张中,儒家“讲信修睦”的社会和谐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所谓信,就是诚信。社会和谐必须以诚信为本。所谓睦,就是和睦。社会和谐包括夫妻和睦、家庭和睦、宗族和睦、邻里和睦、地区和睦、国家太平、“政通人和”、国际友好、协和万邦等丰富内涵。家和万事兴、远亲不如近邻、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古语都是社会和谐的反映。荀子提出以善和人的要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做人原则,将其推广到整个社会,形成全社会友爱、互助的和谐局面。四、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和谐观和谐社会,不仅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还应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因为社会矛盾要解决,要缓和,必须依赖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而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一个基础条件。尽管先秦时期就有“人定胜天”的思想,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一直是主流。儒道等都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中虽有许多唯心主义思想、神秘主义色彩,但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人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当成人生最高理想则有可取之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