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72008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测试(三).doc

发布:2016-05-07约1.29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7-2008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测试(三) 生 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64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6分,全卷150分。考试120分钟。1.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人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有15N和15N,c含14N。下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2.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抗体与SARS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 C.叶绿体中ATP分子的形成 D.原生质体融合成杂合的体细胞 3.某科学家解剖蟾蜍后,取其肝脏、心脏、肾脏和肠壁细胞进行线粒体数量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细 胞 甲 乙 丙 丁 线粒体数量 400 250 12 400 940 表中的丙细胞是 A.肾皮质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肝细胞 D.心肌细胞 4.盐酸是生物实验中常用到的一种试剂,下列有关盐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8%的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剂进入细胞 B.8%的盐酸能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 C.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30%的盐酸对组织细胞进行解离 D.在探究PH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可用盐酸来获得酸性环境 5.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看来是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肝脏 ②血液 ③神经元 ④蓝藻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 ⑨一片森林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6.水对于生物体非常重要,常被誉为“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它的数量控制着植物的代谢强度 B.失去自由水的植物细胞不再具有生物活性 C.生物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D.结合水的含量相对高,植物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就相对强 7.某种昆虫的种群非常大,它们所有的雌雄个体间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没有迁入和迁出,不考虑发生基因突变,已知该种昆虫的子代的基因型的频率是AA为36%,Aa为48%,则它们的亲代的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36%、48% B.60%、40% C.84%、16% D.52%、48% 8.一只雌鼠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若该雌鼠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一代如下表1: F1表现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比例 1 1 1 1 再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后代(F2)表现如下表2: F2表现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比例 100% 0 0 100% 由此可推知该基因突变为(注: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的为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的为隐性突变) A.显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 B.隐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 C.显性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 D.隐性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 9.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于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化学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 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D.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 10.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 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 11.以下生理活动一定在人体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B.效应B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C.在mRNA指导下翻译形成胰岛素的过程 D.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12.癌症病人容易发生腹部积水,为缓解症状,可通过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血浆蛋白 D.血细胞 13.关于右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丙为记忆细胞,当受1再次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形成丁 B.图中反映是体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