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ppt

发布:2020-02-25约1.6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二、商鞅变法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 *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忆一忆 人们为什么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有哪些代表作品中?铁农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青铜工艺在商周时期发达,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阅读P40 — 41页,说一说铁农具和牛耕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有何作用?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春秋时期已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得到推广),中国进入铁器时代。 2.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二、商鞅变法 阅读理解: 阅读P41— 42页,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获得政治权力,废除贵族特权。 2.时间: 公元前356年。 3.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4.内容: 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推行县制。 5.影响: 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 鞅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 商鞅变法 ,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商鞅舌战群儒 徙木立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具体内容 想一想,商鞅变法的 措施中哪一条是最 重要的?为什么?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秦国走向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打下了基础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春秋时期已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中国进入铁器时代。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获得政治权力,废除贵族特权。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4.内容: 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推行县制。 5.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