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3_《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doc

发布:2017-04-29约1.39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3 《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 标准编写说明 项目名称:黄褐毛忍冬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规程 编 号:[2007]03号 委托单位:贵州省林业厅 承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邓朝义 参加人员:卢永成 程坤 起止时间 1 制定的目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1.1黄褐毛忍冬简介 黄褐毛忍冬( 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 Cheng)是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inn.)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民间俗称为毛金银花,2009年5月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增补本:山银花部下。) ,是一种高产优质金银花药用植物种类,是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优良物种,被贵州省地方药材标准收栽【DB52/YC332-2003,银花,P.340.】,是贵州金银花的两个主要栽培品种之一。主产贵州省安龙县、册亨县、贞丰县、兴义市、兴仁县。广西的隆林县、凌云县、南丹县。云南省的东部。以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喀斯特地区为自然分布中心,为滇黔桂湘地区特有植物。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省册亨县的坡妹( 原坡坪)。是贵州喀斯特地区治理石漠化的优良物种,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其花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咳嗽、肝炎、高血压、胃病等症。有关研究证明,其不同季节所采之花及不同加工方法中产品所含绿原酸含量0.54-8.0%,是具有开发价值的金银花原植物种类资源。 黔西南州全州现有保存黄褐毛忍冬林分面积约17万亩,分布于安龙县(14.5万亩)、贞丰县(珉谷镇、北盘江镇)、兴义市(则戎乡1万亩、郑屯镇、捧乍镇)、兴仁县(巴玲镇等,5000亩)、册亨县等地,产花面积已达6万多亩,黔西南州产黄褐毛忍冬据有关单位测定其绿原酸的含量在2.08%--2.56%(SWG,贵州黔西南州),高者达6.81%(GX,广西),咖啡酸的含量为 0.21% 。此外,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含量为8% ,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褐毛忍冬还含有黄酮类成分。黄褐毛忍冬的花通常称为金银花,在医药、食品、轻化产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黄褐毛忍冬其花、果、藤、叶片均作药用,同时植株也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其开发产品有金银花药材、金银花藤、金银花叶、 养胃茶 、金银花饮料、金银花胶囊、金银花含片、金银花茶、金银花颗粒剂、金银花湿巾等等。果作药用,具有健胃的作用。 1.2标准编制的目的 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黄褐毛忍冬的栽培中的造林地选择、种植、整形修剪、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黄褐毛忍冬花的采收、加工、贮藏的内容,提高黄褐毛忍冬种植的经效益和质量水平。 1.3标准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 1.3.1 科学性、先进性原则 即制定的标准要能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用事实说话。 1.3.2 具有很强的生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代表性。 1.3.3与相关标准的匹配、协调原则。即制定的标准应不能有与已经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相悖的内容,应充分采纳和吸收已制定标准的成果。 1.3.4 保障生物和环境安全,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原则。本标准制定中农药、肥料等使用应符合国家保障生物和环境安全的有关规定,标准制定中有关数据的采集尽量采用不破坏资源、不干扰生态的方法。 2标准制定的技术基础和制定过程 2.1技术基础 项目研究工作:本标准制定单位于2001-2011年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2.1.1 《黄褐毛忍冬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2001-2003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所邓朝义等人在贵州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处的支持下开展《黄褐毛忍冬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对黄褐毛忍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种子育苗、种条扦插、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技术开展研究。2003年通过贵州省林业厅的验收。 主要研究基础材料有:《黄褐毛忍冬扦插育苗技术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种子育苗技术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造林技术研究》(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市场情况及产品开发情况调查》(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种内变异类型调查》(邓朝义等)、《贞丰县金银花考察报告》(邓朝义)、《金银花栽培技术》(邓朝义等)、《黄褐毛忍冬病虫害初步调查》(邓朝义等)、《浅谈黔西南州金银花产业的发展问题》(邓朝义)、 2.1.2 2002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基金重点项目《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的研究》 《黄褐毛忍冬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石漠化生物治理中金银花(黄褐毛忍冬)模式的研究》等。 2.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