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及相关政策解读本科班.ppt

发布:2019-05-26约4.66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让大医院放人: 强有力的资源配置计划。 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和监测。 医保付费改革: ①权重改变(按病种分组和手术分级付费),把轻病和小手术留在基层。 ②分段支付(术前(留基层或院外进行)-手术(住院进行)—术后(留基层或院外进行)。 改变大医院的激励机制:今年要进行 城市大医院改革。 要达到三个目标: 建立监督目标(医院绩效考核) 破除激励机制: 创建分级诊疗制度: 要把耗材和药品的利润彻底切断:(办法)调价 调价的目标: 老百姓的负担下降 政府负担下降 医务人员收入增加。 调价的核心环节:医疗费,床位费,护理费。 医务人员实行年薪机制: 要出台年薪机制指导意见,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年薪机制指导意见要点:工资兑付,工资结构,工资来源,奖励,监督。 价格体制改革:药品价格放开,谈判定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传递的信号 农村和基层医改是未来的重点 未来执业(助理)医师、护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将受到重视 纲要规定: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015年2.2人,2020年2.5人,2030年3.0人; 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护士4.7人; 2030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人; (乡镇、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护师严重稀缺,卫生院、卫生站医护人员要努力考取相应资格,以免被淘汰) 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 人均预期寿命(岁) 2015年:76.34 2020年:77.3 2030年:79.0 婴儿死亡率(‰ ) 2015年:8.1 2020年:7.5 2030年:5.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2015年:10.7 2020年:9.5 2030年:6.0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015年:20.1 2020年:18.0 2030年:12.0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2015年:89.6(2014年) 2020年:90.6 2030年:92.2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15年:10 2020年:20 2030年:3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 2015年:3.6(2014年) 2020年:4.35 2030年:5.3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2015年:19.1(2013年) 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 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015年:2.2 2020年:2.5 2030年:3.0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015年:29.3 2020年:28左右 2030年:25左右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2015年:76.7 2020年:>80 2030年:持续改善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2015年:66 2020年:>70 2030年:持续改善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万亿元) 2015年:-  2020年:>8 2030年:16 分级诊疗政策不容动摇,基层接管普通门诊,大医院将专科化 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格局。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渐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完善医联体、医疗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 继续加大抗菌素药物的限制: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加强对基层中医馆的建设,中医药将在治未病中变主力。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按病种付费将被普及。积极推进病种付费、人头付费、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 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 对开办诊所“简政放权” ,诊所数量或猛增。鼓励医生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今后以培训全科医生人才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急缺人才培养培训。 去编制成铁定事实,聘用制为常态。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健康档案将电子化,不再是死档。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 * *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及相关政策解读 * □温家宝总理2011年6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国务院于2011年7月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