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肿瘤科开题分析报告.ppt

发布:2016-05-20约5.43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一、研究背景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常见于50岁以上患者,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 ,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5%[1]。 传统放化疗疗效有限,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获得根治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仍有约80%发生复发或转移[2]。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肝脏、腹盆腔,肝转移占其中70%[3]。有研究显示约50%-84%的GIST在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4,5]。 一、研究背景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商品名格列卫(Gleevec or Glivec),2002年2月1日批准用于GIST。 对于不能手术、局部复发和(或)转移的GIST,伊马替尼疗效显著。数据显示,伊马替尼能使85%的晚期患者临床获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20~24个月[6]。 一、研究背景 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舒尼替尼、瑞格非尼、索拉菲尼均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二、三线选择[7]。甚至有研究认为,二、三线失败后再次使用伊马替尼的“重头治疗”也可能获益,但更多是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实际临床获益有限。 一、研究背景 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大样本量试验,及多数的二、三线靶向治疗研究为国外报道。国内作者,包括我肿瘤中心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多是初步的探讨。 由于 GIST 发病率低,晚期GIS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更多是通过文献(包括指南)为临床医师学习了解,认知难以充分。 一、研究背景 伴肝脏转移的GIST往往有独特的影像学(CT)表现,不同于其他恶性肿瘤肝转移的临床体征及血液学指标; 在伊马替尼治疗后,肝脏病灶也往往出现特有的变化及转归; GIST肝转移对总生存的影响似乎亦明显不同于其他常见恶性肿瘤; 肝病灶的大小、形态、是否合并腹盆腔病灶对于靶向治疗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可能同样具有重要影响[8,9]; 一、研究背景 针对肝转移者这个群体,哪些因素影响其疗效及生存;肝转移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对于治疗的耐受性、毒副反应是否存在影响;肝脏病灶治疗失败进展后,临床、影像学表现同样具有特点,肝转移灶的局部姑息性治疗也有一系列有效方法。对于上述问题,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报道少有系统的总结与分析。 一、研究背景 因此,探讨晚期GIST特别是合并肝转移的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临床特性、诊疗及转归特点,对于临床医师充分认识GIST,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具有实际价值。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研究伴肝转移的晚期GIST特有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伊马替尼治疗后肝内病灶的变化特点、缓解率、相关症状转归、副反应、总生存及相关影响因素,对于充分认知国人患者中伴肝转移的GIST临床病理影像特征,找寻其有效的预后指标,优化肝转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到2014年1月间经伊马替尼治疗的复发和(或)转移性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合并肝转移的晚期GIST临床、影像学表现,通过单、多因素分析、与其他部位复发转移者的生存情况对比分析,探讨GIST肝转移者靶向治疗疗效、副反应和远期生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GIST患者,术后复发和(或)已转移并失去手术机会,有客观可测量病灶; 肿瘤CD117检查阳性和(或)DOG1阳性; 服用伊马替尼前是否接受过放化疗及其他治疗不限,但终止治疗时间在4周以上; 无活动性出血,心、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 KPS(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不限;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甲磺酸伊马替尼(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出品)400mg,每晨空腹口服1次。 病情进展后,甲磺酸伊马替尼(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出品)600mg,每晨空腹口服1次。 有恶心呕吐,则改为早餐中间口服。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评价患者症状、体征、KPS,自服药之日起,进行随访,以病历方式记录,1-3个月一次。 客观疗效评价通过螺旋CT,按RECIST标准进行评价。 第一次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于治疗后1个月,以后每1-3个月进行一次。 采用NCI CTC3.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评价所有入组病人的疗效(有效率、生存曲线、无进展生存、无病生存、总生存、 KPS、症状改善等) 。 分析肝转移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及体能状况(KPS)。 分析肝转移灶治疗有效的影像学表现、症状改善情况、毒副反应。 分析肝转移灶进展后的常见表现、处理方法及效果。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非参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并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各组生存率。采用logi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