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生物处理技术;一、生物冶金技术;1、细菌的直接作用:附着于矿物表面的细菌直接催化矿物使矿物氧化分解,并从中直接得到能源和其他矿物营养元素满足自身生长需要。
2、细菌的间接作用:依靠细菌的代谢产物——硫酸铁的氧化作用,细菌间接地从矿物中获得生长所需的能源和基质。
;(三)浸出方法;二、生物浮选技术;(二)微生物浮选药剂浮选机理;三、生物转化技术—之一好氧堆肥;分类:根据堆肥化过程中氧气的供应情况可以把堆肥化过程分成两种。
1、好氧堆肥(高温堆肥):在通气条件好,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有机物。
特点:一般在55~60℃时比较好,有时可高达80~90℃,堆制周期短,也称为高温堆肥或高温快速堆肥 。
2、厌氧堆肥:是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借助厌氧微生物发酵堆肥。
特点:堆制温度低,工艺较简单,成品堆肥中氮素保留比较多,但堆制周期过长,需3~12个月,异味浓烈,分解不够充分。;合成; 堆制初期,15~45℃,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堆肥中可溶性有机物进行旺盛繁殖。温度不断上升,此阶段以中温、需氧型微生物为主,一些无芽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目前的堆肥化设备中,此阶段一般在12小时以内。; 45℃以上,嗜热性微生物为主,复杂的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开始被强烈分解。50℃左右主要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
60℃时,几乎仅为嗜热性放线菌和细菌在活动;
70℃以上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不适应,大批死亡、休眠。
大多数微生物在45~65℃范围内最活跃,所以最佳温度一般为55℃,最易分解有机物,病原菌和寄生虫大多数可被杀死。;微生物活性示意图; 在内源呼吸后期,只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温度下降。嗜温性微生物又占优势,腐殖质不断增多且稳定化,堆肥进入腐熟阶段,需氧量和含水量降低。
降温后,需氧量大大减少,含水率也降低。堆肥物孔隙增大,氧扩散能力增强,此时只须自然通风,最终使堆肥稳定,完成堆肥过程。;2、好氧堆肥化反应机理 ;②细胞质的合成(包括有机物的氧化以NH3为氮源)。n(CxHyOz)+NH3+(nx+ny/4-nz/2-5x)O2 → C5H7NO2(细胞质)+(nx-5) CO2+1/2(ny-4)H2O+能量
③细胞质的氧化C5H7NO2(细胞质)+5O2 → 5CO2+2H2O+ NH3+能量;好氧堆肥化能提供杀灭病原体所需要的热量,(病原体)细胞的热死主要是由于酶的热灭活所致。其依据的理论主要是热灭活理论。
热灭活有关理论指出:
(1)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以活性型存在的酶将明显降低,大部分将呈变性(灭活)型。细胞会失去功能而死亡。
(2)热灭活作用是温度与时间两者的函数,即经历高温短时间或者低温长时间同样有效,如下表所示。
(3)在低温下,灭活是可逆的;而在高温下,则是不可逆的。
实际因素会限制热灭活效率,所以实际操作时,堆肥无害化温度—时间条件要比理论上更高一些。即在较高的温度维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无害化要求。;(1)来源和作用:有机废物里面固有的;人工加入的特殊菌种。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有机物废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活性强、繁殖快、分解力强,能加速反应进程,缩短反应时间。
(2)种类:①细菌:形体最小、数量最多,分解大部分的有机物并产生热量;②放线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素和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散发泥土气息,如树皮报纸等硬物;③真菌:在堆肥后期与细菌竞争食物,更耐低温,部分真菌需氮比细菌低,能够分解木质素,细菌则不能;④微型生物:如轮虫、线虫、跳虫、潮虫、甲虫和蚯蚓,在堆肥中移动和吞食,消纳部分有机废物,增大表面积,并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5、影响堆肥化的因素;(三) 堆肥的基本工序;3、后发酵(二次发酵)
将主发酵尚未分解的易分解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之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制品。也称为熟化阶段,堆肥过程的腐熟阶段,发酵时间通常在20~30天以上。
4、后处理
分选以去除杂物,并根据需要再破碎。
5、脱臭
化学除臭剂除臭、碱水和水溶液过滤、熟堆肥或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过滤。例:土壤过滤器。
6、贮存
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夏冬两季生产的堆肥只能贮存,所以要建立可贮存6个月生产量的库房。贮存方式可直接堆存在二次发酵仓中或袋装,要求干燥而透气。;(四) 堆肥系统及主要技术环节;系统;1、条垛式系统
将堆肥物料以条垛式条堆状堆置,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垛的断面可以是梯形、不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条垛式堆肥的特点是通过定期翻堆来实现堆体中的有氧状态。条垛式堆肥一次发酵周期为1~3个月。该堆肥过程由预处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