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课件chapter.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章消隐技术
知 识 点:消隐的概念、区域子分算法、
深度缓存算法、扫描线算法等常用消
隐方法
教学目的: 了解图形消隐的基本方法
1
本章内容
8.1 基本概念
8.2 画家算法
8.3 区域子分算法
8.4 深度缓存算法
8.5 扫描线算法
8.6 区间扫描线算法
8.7 光线投射算法
2
8.1 基本概念
• 在用户坐标系下定义的物体, 经过空间变换、裁
剪, 可以投影到观察平面, 再变换或映射到视图
区并显示出来, 这时的图形是物体的线框图。
• 图8.1(a)的图形是一个立方体的线框图。但很难
确定, 图8.1(a)所示的立方体是代表(b)中的立方
体, 还是代表(c)中的立方体。
• 找出并消除物体中不可见的部分,称为消隐。经
过消隐得到的图形称为消隐图。图8.1(b)(c)都是
立方体的消隐图。
3
(a) (b) (c)
图8.1 一个立方体的线框图和消隐图
4
• 消隐的对象是三维物体,三维物体在计算机中可
用其表面上的平面多边形表示,形成三维物体的
体面边点四表结构。
• 根据消隐对象的不同,消隐算法分为两类:
若消除的是物体上不可见的线段,称为线消隐。
若消除的是物体上不可见的面,称为面消隐。
• 消隐不仅与消隐对象有关,还与观察物体的方式,
即投影方式有关. 随着观察点、观察方向或投影
面的改变,物体上某些可见的部分将会变成不可
见,某些不可见的部分又会变成可见。
5
• 消隐是在规格化投影空间或屏幕坐标空间中进行的(一般投
影平面指OXY, 视点在Z轴的正无穷大处,视线方向为负Z
轴)。
• 根据消隐空间的不同,消隐算法又可分为3类:
– 物体空间的消隐算法(光线投射)
物体空间是指物体所在的空间, 即规范化投影空间。(逐面比较,决
定每个面棱之间的遮挡关系)
– 图象空间的消隐算法(区域子分、深度缓存、扫描线)
图象空间是相对于物体空间而言的, 在消隐算法中, 图象空间就是
屏幕坐标空间。(逐象素判断,决定哪个多边形在该象素可见)
– 物体空间和图象空间的消隐算法(画家算法)
在物体空间中预先计算面的可见性优先级,再在图像空间中生成消
隐图。 6
• 消隐算法种类繁多, 但必然都涉及排序和相关性两
个基本原则:
–排序是为了确定消隐对象之间的遮挡关系。大
多数消隐算法都是先在Z方向排序, 确定体、面、
边、点相对于观察点的距离, 然后再在X 方向和
Y方向进一步排序, 以确定这种遮挡关系。
–所谓相关性, 是指所考察的物体或视图区内的
图象局部保持不变的一种性质。相关性利用得
越充分、越巧妙, 消隐算法的效率也就越高。
7
8.2 画家算法
算法思想:
类似油画作家作画的过程,先画远景,再画中景,最后
画近景。
算法原理:
• 先把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