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摘要:目的?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
参考信息。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5?年?5?月
间我院收治的明确为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
102?例,总结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对策。结
果?本组?10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年龄在?50?岁以上者所占
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已肝胆系统
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系统等;不良反应设计药品种类
包括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等。结论?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相对较高,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规范药品
使用,控制用药剂量,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降血脂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防治对策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
酶抑制剂,通过对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进行抑制可以
使胆固醇的合成予以减少。近几年的研究显示[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明显的
改变,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诸多不良生活习
惯,使得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随
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逐渐增多,使得由该药物引起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他汀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现汇报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明确
为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抽取其中的?102?例
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
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不良反应临床表
现、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等展开回
顾性分析。
1.2.2?判断标准?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类根
据?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不良反应分类法;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和严重不良反应根据我国《药
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的
规定。
1.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工作中,采取
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
料经(x±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中,计量资料对比
接受?t?检查,计数资料对比接受?Χ2?检验,P0.05?视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视为差异存在显著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本组?10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
包括有男?56?例,女?46?例,男女比例为?1.22:1,男
性略多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
10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5~90?岁之间,平均
(62.5±13.5)岁。其中?25~29?岁者?1?例,构成比为
0.98%;30~39?岁者?2?例,构成比为?1.6%,40~49
岁者?9?例,构成比为?8.82%,50~59?岁者?36?例,构
成比为?35.29%,60~69?岁者?21?例,构成比为
20.59%,70~79?岁者?25?例,构成比为
24.51%,≥80?岁者?8?例,构成比为?7.84%。由此可
见,50~59?岁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
2.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累及
系统已肝胆系统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系统等,临床表
现多样,见表?1。
2.3?不良反应涉及药品?本组?102?例不良反应患者
涉及药品包括:辛伐他汀者?46?例,构成比为
45.10%,阿托伐他汀者?35?例,构成比为?34.31%,普
伐他汀者?9?例,构成比为?8.82%,氟伐他汀者?6?例,
构成比为?5.88%,瑞舒伐他汀者?6?例,构成比为?5.88%。
由此可见,辛伐他汀所占比例最高(P0.05)。
2.4?治疗与转归?本组?102?例不良反应患者有?60
例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有?37?例患者在
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接受了对症治疗,另外?5
例患者转换其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102?例患者不
良反应症状治愈者?31?例,好转?71?例,无死亡病例。
3?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经分析发现,导致他汀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不
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2]:①他汀类药物
可以在线粒体的一些环节发生作用,从而减少了甲羟
戊酸盐合成,致使细胞合成酶?Q10?发生障碍,减少
能量,最终致使能量耗尽,细胞死亡。②他汀类药物
可以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得以显著增加,最终使得
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而导致死亡;③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主要为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因此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
以及不稳定性得以增加;④他汀类药物通过细胞色素
P450?CYP3A4?所代谢。一些药物能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