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及策略.doc

发布:2017-06-16约3.7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2013学年上学期实训作业 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 研究进展及策略 ——生态学专题 学 校:XXXXXXXX 院 系:XXXXXXXX 班 级:XXXXXXXX 组 别:XXXXXXXX 姓 名:XXXXXXXX 学 号:XXXXXXXX 日 期:XXXXXXXX 目录 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及策略 1 一、 除草剂基本知识介绍: 1 (一) 除草剂的概念: 1 (二) 除草剂的分类: 1 二、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一)对农田生物的危害 2 (二)对农田植物的危害 3 (三)对农田土壤的危害 4 (四)对大气、水资源的影响 4 三、正确使用除草剂的方法 4 (一)选择除草剂品种、品牌 5 (二)选用好生态条件 5 (三)区别杂草选准除草剂 5 (四)采用辅助措施提高防效 6 (五)防止残留药害 6 (六)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 6 四、除草剂使用未来展望 6 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 研究进展及策略 除草剂基本知识介绍: 除草剂的概念: 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 除草剂的分类: 1.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如盖草能、氟乐灵、扑草净、西玛津、果尔除草剂等。(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2.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如除草醚、百草枯等。(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扑草净等。(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1)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如氯酸钾、硫酸铜等。(2)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如醚类——果尔、均三氮苯类——扑草净、取代脲类——除草剂一号、苯氧乙酸类——2甲4氯、吡啶类——盖草能、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酰胺类——拉索、有机磷类——草甘膦、酚类——五氯酚钠等。 4.按使用方法分类 (1)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2)土壤处理剂: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如西玛津、扑草净、氟乐灵等,可采用喷雾法、浇洒法、毒土法施用。(3)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如阿特拉津等。 二、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对农田生物的危害 1.直接杀伤 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杀伤大量非靶标生物,致使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动物死亡。环境中大量的农药还可使生物产生急性中毒,造成生物群体迅速死亡。 2.慢性危害 化学除草剂的生物富集是农药对生物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除草剂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除草剂生物富集在水生生物中尤为明显,如绿藻能把环境中1ppm的DDT富集到220倍,水蚤则能把0.5ppm DDT富集到10万倍。美国明湖用DDT防治蚊虫,湖水中含DDT0.02ppm,湖内绿藻含DDT5.3ppm,为水中的265倍,最后在食肉性鱼体中含量高达1700ppm,富集到85000倍。 3.破坏生态平衡 农田环境中有多种害虫和天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它们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良莠不分地杀死大量害虫天敌,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并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我国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已遍及粮、棉、果、茶等作物。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二)对农田植物的危害 1.对杂草的影响 由于对除草剂防治效果的估计不足,农民在田间施用时,往往依赖加大用量来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