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越来越广泛,主要涉及有设备安装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洁净工程、消防工程、智能化工程等。因此,其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实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本人从长期的施工、监理经验认为,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因素:
1、设计单位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周全
如今的安装分项设计,常常不考虑建筑结构及其它专业特点,仅利用建筑平面图和经验,设计出单项设计施工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又常忽视安装,前期基础、主体施工时不配备专业的安装施工技术人员统一熟悉图纸,导致在施工后期,常出现安装与结构矛盾、设备吊装及运输不便、后期维修性差的缺陷。
比如某高层楼层公共过道安装消防供水水平主管:楼层结构高度为3m,公共过道板厚为0.12m,主梁为0.5m,要求管道安装高度为-0.3m。在理论上,消防主管在该条件下能够安装,但若考虑地坪的处理,公共过道的吊顶高度要求,这样的设计就过于尴尬,最终为满足空间要求,不得不牺牲其它专业某些处理方式,来满足安装要求。
2、设计理念与建筑造价相对悖离
机电安装是否能达到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往往跟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有较大关系,先进的设计理念能够提高建筑的吸引力和价格的浮动空间。是很多的安装设计公司招徕业务主要方式。
而对许多开发商而言,效益才是根本。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快速的回收成本,是开发商的终极目标。这也让很多优秀的设计理念“胎死腹中”。再加上也有很多的安装设计人员对业务不熟悉,设计图往往只能体现出理念,而无法指导施工,常常用“某某项目须由专业公司进行深化设计”替代自身理论的不足,也导致开发商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纠缠于设计之上。
另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必然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施工难度较大和材料采购不便是制约先进设计理念在建筑物中体现的又一大要素。
3、设计深度不够,可用性差
改革开改以来,我国电工、水工产品市场异彩纷呈,国内外各种型号规格的产品琳琅满目,国家不可能对各类材料规格统一型号。这就使得设计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参数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业主或施工单位进行设备订货及采购的依据。然而进年来水电设计文件中普遍习惯于只在系统图的设备符号旁标注该设备的型号或厂家品编号或口径,使设备订货无所适从,往往造成错误。
比如某项目电气照明设计,设计者在系统图断路器符号标注参数不明,导致施工单位理解上造成偏差,错误的采购了与设计相似的产品。后在设备材料报验时经监理人员查对时,发现参数与原设计参数不符,而要求施工单位重新采购的事宜屡见不鲜,最后不得不请教设计解释或变更。
再比如某项目给(排)水设计,设计施工图中所选用材料标识与设计说明中的标识相悖,同时也未作出特别的说明,因而造成施工人员理解上的混乱,材料错用的现象层出不穷。
4、设计逻辑不通,造成招(投)标失误
目前,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项目招(投)标的形式来落实承包人的。设计施工图是做技术标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设计施工图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投标的价格,特别是电气工程施工图,其设计要求的逻辑性尤为重要。
电气工程投标主要是靠分解项目的整体,分段完成各分解项目的技术、经济数据,数据的准确与否,有赖于项目分解人的现场施工经验,更重要的是有赖于设计施工图逻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旦出现偏差,就将有可能误导分解人的逻辑思维判断,不利于技术、经济标的准确性,导致招(投)标的失误。二、施工因素:
1、施工中各工序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目前普遍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防雷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与等电位联结装置,按规定应在电气施工图中标出连接点、预埋件,说明敷设方式及技术措施(如焊接要求等);并在土建施工图中有相关的预埋件详图及相关的标注与说明。而实际上多数施工图仅在电气图中有防雷接地图,且标注与说明相当简略,土建施工图中则常无任何相关的说明与标注。这给工程监理及施工都带来很大困难,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则极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造成施工错漏。最常见的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和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更易发生。
2、优秀的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人员是保证安装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不论是施工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要求安装任务在不影响土建进度、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完成安装任务。这就要求安装施工人员不仅要有熟练、敏捷的速度,还要一个清晰的头脑,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