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3-05-07约6.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32/T XXXX—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邮洲、刘永锋、陈志谊、乔俊卿。 I DB32/T XXXX—2019 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控原则、防控对象和综合防控技术、防控效果评价、 防控记录及存档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保护地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980.32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 GB/T 17980.38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杀线虫剂防治根部线虫病 GB/T 17980.113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二)第113部分:杀菌剂防治瓜菜枯萎病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统防统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重 点,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控制病害扩展蔓延,将病害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 4 防控对象 主要防控对象为根结线虫、枯萎病、疫病、猝倒病、立枯病等茄果类蔬菜重要土传病害。 5 综合防控技术 5.1 选用抗病品种 可选择本区域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进行合理布局。注重抗病品种更换,不应长期种植单一品种。 5.2 农业防控 5.2.1 高温闷棚 夏季换茬时保护地土壤清理蔬菜残体后灌水、密封棚膜,棚内温度保持在55℃~60℃,闷棚15d~ 20d,杀死保护地土壤中大部分病原菌和线虫虫卵。 5.2.2 田间肥水管理 肥料使用符合NY/T496的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施。 1 DB32/T XXXX—2019 5.3 物理防控 播种前选用温汤浸种,将种子置于55℃水中浸泡15min,不断搅拌至水温25℃,浸泡6h~8h后取出 种子,沥干水分后直接播种。可以预防茄果类蔬菜猝倒病、立枯病等种子传播的土传病害。 5.4 生物防控 5.4.1 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控 每亩可选用10 亿活芽孢/毫升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4.5L~6.0L,种苗定植时进行灌根施药,14 d 后再施药1次。 5.4.2 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控 每亩可选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50mL~120mL,苗期发病时进行喷雾施药,7d~10d 后再施药 1 次,连续使用2~3 次。 5.4.3 枯萎病的生物防控 5.4.3.1 播种处理 可选用1.2亿活芽孢/克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播种前与育苗基质按照1:50~1:100的比例均匀 混合,穴盘装好基质后播种。 5.4.3.2 定植时处理 每亩可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8kg~12kg,种苗定植时开沟施药,将幼苗连同基质一起栽 入沟内,覆土。 5.4.3.3 定植后处理 植株定殖后10d~15d进行灌根施药,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按200~500的稀释倍数,每株灌 药液200mL~300mL,14 d后可再施药1次。 5.5 化学防控 化学药剂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参见附录表A。针对具体病害,每次施药时可以选择表中列 出的任一种药剂,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农药的使用按照GB/T 8321中的相关规 定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