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撞结构的设计与仿真分析.pdf
广东公路交通
2016年第6期GuangdongHighwayCommunications总第147期
文章编号:1671-7619(2016)06-0030-05
一种桥梁防撞结构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叶柯,曹玉锋,朱锐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420)
摘要:桥梁防撞结构有多种形式,按照其与桥墩的关系区分,可分为整体式与分离式防撞两种。通航净宽受
限的情况下,在桥墩上下游侧设置分离式防撞结构是合理可行的。根据某桥现场情况,设计出一种分离式刚性
防撞结构。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分析该结构受到船舶撞击时的受力状况,其结论可为同类桥梁
防撞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撞结构;分离式;刚性;三维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U441.5文献标识码:B
0概述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
某桥全长1118m,桥面全宽12m,其主桥上部2004),III级航道的通航船舶吨位为1000t,横桥
结构为44m+2×80m+44m预应力砼连续刚构,下向撞击作用标准值为800kN,顺桥向撞击作用标
部结构为薄壁墩,钻孔灌注桩基础。该桥于1994准值为650kN。
年竣工,是该桥所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3主体防撞结构顶底面标高的确定
该桥上跨内河Ⅲ级航道,过往船舶密度较大,首先依据该桥位处20年一遇的最高及最低通
主桥桥墩频繁被刮碰。此外,由于河道采砂的影航水位,确定主体防撞结构的顶底面标高。由于
响,河流主航道河床下切严重,导致该桥位处水位其最高及最低通航水位相差近13m,如据此设计
与建成时相比下降严重。在水位较低时,主桥墩则导致防撞结构体量巨大,无论从结构安全性或
承台已完全露出水面,而桩基上部也暴露于船舶是技术经济性方面考虑,均不适宜。考虑到船撞
撞击范围之内。该桥通车多年,交通量大,且超载桥梁本身属于小概率事件,且出现最高水位时通
车辆频繁,导致桥梁上、下部结构技术状况较差,航也会受到相应限制。因此,根据其近10年的水
位变化记录表,从水位出现概率的角度,对主体防
桥墩整体防撞能力较弱,因而有必要设置分离式
撞结构的顶底面标高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将最低至
防撞设施。
最高水位范围内出现的概率确定在96.4%的水平。
1设计要点
1.4防撞结构设计
1.1防撞设施不得压缩通航净宽,其外轮廓宽度
防撞结构由墩帽及桩基组成。其中墩帽为主
不得大于原承台宽度
体防撞结构,当发生碰撞时,与船舶直接接触。墩
该航道通航等级原为内河IV级航道,现已升
帽平面形状类似于等边三角形,高6.603m,长宽均
级为III级航道,其通航孔净宽要求不小于70m。
7m,由薄壁墙、底板及支撑盖板组成,内设空腔。
该桥主跨为80m,除去承台宽度,仅仅可以满足通
墩帽顶面设置红白相间的混凝土柱,作为通航警
航孔净宽的要求。由于不能侵占其通航净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