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支持崆峒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崆峒区支行支持
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共崆峒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1年4月)
为支持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近期,农业发展银行崆峒区支行向区政府报送了《关于全力支持崆峒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平崆农发行发[2011]18号),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信贷支农的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根据区政府分管领导的批示,我办深入农发行崆峒区支行及有关农口部门、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对我区需要申请农发行支持的农业农村经济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农发行支持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凉市崆峒区支行是区内唯一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以支持“三农”为己任,贷款业务种类覆盖粮油收购储备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小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县城镇建设等项目,已形成多领域、宽范围的信贷支农格局。
(一)贷款申请条件和程序。申请农发行崆峒区支行贷款支持的项目须为政府主导、政府立项、公司运作的上述领域重点项目,贷款主体为负责项目运作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核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不对农户和个人贷款。贷款需要提供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质押等方式担保,额度一般在1000万元以上。贷款期限为短期贷款一般不超过1年,中长期贷款一般不超过5年,最长不超过8年。贷款利率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不上浮甚至可以下浮,优于一般商业银行贷款。
(二)近年来支农贷款发放情况。近年来,农发行崆峒区支行在做好粮油收购资金供应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成为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融资平台。近三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8.7亿元,年均增幅 40.6%,其中累计发放粮油储备、购销等农副产品贷款6.1亿元,支持中央储备粮平凉直属库、十里铺粮库、四十里铺粮库等粮食重点骨干企业收购各类粮油3.9亿公斤、油料763万公斤,保障了市场供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确保了地方粮食安全,有效地落实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累计发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小企业贷款7850万元,先后支持景兴清真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凯沣外贸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做优平凉“红牛”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益;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3亿元,支持平凉市新世纪城市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惠及民生的平凉市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支持甘肃东部运输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平凉物流中心项目,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201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6亿元,比2007年底增加2.2亿元,增幅34.3%。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
农发行崆峒区支行《关于全力支持崆峒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平崆农发行发[2011]18号)提出,“十二五”期间,农发行崆峒区支行计划新增支农贷款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对破解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无疑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但要把机遇抓住用活用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信贷支农机制不健全。农业在我区是一个弱势产业,农业农村工作量大面广,农业项目分散在农口部门和乡镇政府,由于缺乏一个综合性的信贷融资协调机构,专门负责涉农贷款项目的储备、论证、申报和协调,信贷融资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展。
2.贷款主体不符合要求。农发行贷款扶持主体为负责农业项目运作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核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不对农户和个人贷款。而我区实施的农业项目,除了政府主导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梯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外,其余多为农户单家独户为主体实施的产业开发和个人小康住宅建设项目,因主体不符合要求,形成了农业项目“贷款难”和农发行“放款难”的“两难”问题。
3.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因农发行贷款需要提供抵押担保,且要求是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质押等方式担保,由于目前中小型龙头企业大多数无《土地使用证》,导致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立足特色产业而兴办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因没有有效抵押物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4.涉农贷款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我区自然灾害较多,而全区至今未设立1家农业保险机构,仅有的农业保险产品,除县(区)财险公司代理少量能繁母猪保险,人寿保险公司办理少量农民个人险外,其他农业保险业务几乎为零,致使“农”字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遇灾减损问题突出,农业贷款风险很大。
5.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部分中小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信用观念不强,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贷款不清息,清息不还本;一些假冒伪劣坑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