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说明高十三路.doc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高十三路是高新区南北走向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部交通关键组成部分;此次设计路段为新一路至新二路段,为旧路挖除新建。
高十三路按计划道路宽度实施。
此次设计路段为新一路至新二路段,道路跨越黄河截渗河,依据高新区意见,桥梁暂不实施,故道路实际设计路段为截渗河南岸至新二路段,全长0.697Km,道路等级为Ⅱ级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
二、设计依据
1、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计划;
2、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专题计划;
3、相关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TT37-90)
三、设计标准
1、遵照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标准,合理应用技术指标,降低造价,减小工程实施难度。
2、设计时与开发区总体计划、道路专题计划相结合,合理设置道路标高,方便沿线群众生产和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本项目按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取40Km/h
四、设计关键点
1、路线走向及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线为高十三路主路中心线。
高十三路设计路段走向为自北向南,为一直线,起点为黄河截渗河南岸(K2+550),终点为新二路(K3+246.587)。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高程为主路面中心高程。纵断面设计时,依据实际地形情况及计划部门总体要求,合理采取纵向高程,最大程度满足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
道路设计标高基础按现实状况道路高程,截渗河南岸设计高程为10.0m,至新二路接已建成路段高程,为10.17m,中间无变坡点。
设计路段标高控制与计划高程对照后,基础与计划相符。
3、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道路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绿线控制宽度42m,红线宽度21m,具体组成为主路面宽度15m,两侧人行道2×3m
道路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横坡为向内1.5%。
五、路面结构设计
1、主路路面结构
经现场踏勘及对原路面钻芯取样调查,并依据本道路等级,估计交通量等,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便于养护标准,本道路主路路面采取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设计年限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结构厚度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采取专用设计程序(HPDS),按设计弯沉与许可拉应力指标控制进行验算;其计算结果见“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
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
结构层次
主路(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
面层
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
PC-3乳化沥青黏层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热沥青碎石封层
PC-2乳化沥青透层
基层
2×16cm二灰稳定碎石
底基层
2×15cm石灰稳定土
路基
土质路基
现有沥青路面因标高受限不考虑利用,道路挖除新建。
完工验收弯沉值以下:
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完工验收弯沉值
结构层次
完工验收弯沉值
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
LS=22.5(0.01mm)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LS=24.1(0.01mm)
16cm二灰稳定碎石
LS=26.7(0.01mm)
16cm二灰稳定碎石
LS=43.5(0.01mm)
15cm
LS=91.7(0.01mm)
15cm
LS=202.2(0.01mm)
土基
LS=258.8(0.01mm)
2、与现实状况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路面结构采取与主路相同结构。
道路实施过程中,现实状况道路(非计划道路)如因短期交通需要与本项目进行顺接时,被交道路面结构可采取3cm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封层+20cm石灰土进行实施,顺接长度宜控制在15m以内,宽度以被交道路为准,工程量以实际发生计量。
3、人行道路面结构
人行道铺装采取6cm荷兰砖+5cmM7.5水泥砂浆+20cm石灰稳定土结构。
六、平交设计
依据开发区道路专题计划,结合现在开发区建设总体进度,此次对新二路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和竖向高程设计。
七、施工说明
施工中除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和相关部颁标准、施工规范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路基
⑴清表及路基处理
本项目关键为零填或低填路基,加之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对路基处理尤为关键,将直接影响道路建成后整体质量。
主路面部分因存在旧路,不清表,旧路挖除,人行道范围内原地面进行路基清表,清表深度30cm,清表土可作为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