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萃取植物油脂中的应用.docx

发布:2017-08-18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临界CO2在萃取植物油脂中的应用摘要: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特点、分类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原料物性(粒度、含水量)、夹带剂等因素对植物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可为确定植物油脂超临界萃取的最佳考察因素及其水平提供参考;同时也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植物油脂萃取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植物油脂;应用进展Abstract:The principl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are introduced,The appl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in vegetable oil extraction was reviewed,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pressur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time, CO2 flow, material properties (particle size, water content), entrainer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vegetable oil were discussed,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factor and level of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of vegetable oil,The limitations and problems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were also analyzed, and the prospect of its application in vegetable oil extraction was prospected.Key words: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technology;vegetable oils and fats;application progress植物油脂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食品、香料、化工等的重要原料。随着新的植物油脂资源的不断开发及其生理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揭示,人们越来越重视油脂的萃取工艺方法的选择[1]。目前植物油脂制取方法主要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及水代法等。超临界CO2(SC-CO2)萃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竞相研究开发的新一代高效分离及分析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油脂的提取[2]。1SC-CO2萃取技术在超临界流体中, CO2因其临界压力(7.38MPa)和临界温度(31. 3℃)都较低,较容易达到超临界态而成为一种最常用的有机物萃取剂。利用SC-CO2作为溶剂萃取植物油脂,与传统的油脂萃取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3-6]:①CO2是一种不燃烧、无毒、资源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溶剂,具有生产安全性,而且SC-CO2具较高的扩散性、溶解能力强。②选择性好。CO2的溶解能力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控制,从而有选择性地萃取目的产品,减小杂质并使目的产品的有效成分高度富集,改善产品质量和外观,且工艺简单,省时省力,三废污染少。③CO2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所得产品无有机溶剂残留。④低温操作,保护活性物质的生理活性,能取得有效成分稳定、质量较高的产品。在植物油脂的提取过程中能较好地保护蛋白质成分,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⑤通过SC-CO2得到的油脂含磷少,色泽浅,后处理中可省去脱胶脱色;通过工艺调整,除去大部分游离脂肪酸,从而省去脱酸步骤,不仅简化了工艺,还避免了营养成分在精炼过程中的损失。2SC-CO2萃取技术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自第1台商业化SC-CO2萃取仪器进入市场起,SC-CO2便被不断地应用于植物油脂的提取。最初的提取多为植物原料的简单萃取,几乎得不到高纯度的产品。后来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目前研究的体系有甾醇、维生素E、柑橘油和各种不饱和脂肪酸,研究内容有相平衡、理论级计算、理论塔板高度和传质单元高度的确定,工艺操作条件的优选,萃取柱内的浓度分布、能耗估算、萃取柱设计、过程工艺与设备的数学模拟等。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