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习题.doc

发布:2021-10-05约1.24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答案第 = page 2 2页,总 = sectionpages 2 2页 第 = page 1 1页,总 = sectionpages 1 1页 第三单元习题 1.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重视智慧发展B.关注理性思考C.强调道德素养D.强调等级秩序 2.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说:“当有人承认统治者的职责在于发号施令而被统治者的职责在于服从的时候,他就向他们说明,在一只船上,懂得(业务)的人是统治者,而船主和所有其他在船上的人都听命于这个懂得的人。”这说明色诺芬认为苏格拉底 A.要求统治者应量才受用 B.强调知识和理性的重要 C.反对统治阶级实行专制统治D.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精神 3.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以下能够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观点是: A.人欲之中,天理所寓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4.《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认识你自己 B.美德即知识C.因信称义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5.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6.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话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生而平等B.美德即知识C.认识你自己D.人是万物的尺度 7.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8.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理解世界的角度开始从宗教神话和自然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希腊城邦的兴起 D.希腊城邦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繁荣 9.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0.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 A.否定神旨 B.忽视道德 C.善于诡辩 D.轻视教育 11.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超凡人圣”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 A.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 C.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D.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 12.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13.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