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_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护理副本.ppt

发布:2016-11-21约1.61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目录 疾 病 简 介 病 情 导入 护 理 诊 断 护 理 措 施 健 康 教 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病因 主要 危险因素 血脂 异常 吸烟 糖尿病和 糖耐量异常 年龄性别 高血压 肥胖 缺少体力活动 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 遗传因素 A型性格者 次要危险因素: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胰岛素抵抗增强 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 病毒、衣原体感染 近年来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 临床分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定义: 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第一节 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典型特点为: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供求之间矛盾加深导致心绞痛 心肌血液的“求”增加 心肌血液的“供”减少 体力劳动 情绪激动 饱餐 寒冷 吸烟 心动过速 休克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四)辅助检查 心电图 诊断心绞痛最常用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 :具有确诊的价值,管腔直径狭窄75%有临床意义 静息心电图 发作时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运动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波段改变,常见压低0.1mv(1mm)以上。发作缓解多较快,有时T波倒置,在平时T波持续导致的病人发作时可直立(假性正常化)。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会出现ST段抬高。 治疗要点 发作时的治疗 缓解期治疗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外科治疗 运动锻炼疗法 休息 药物治疗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硝酸酯制剂 ①硝酸甘油 ②硝酸异山梨酯 硝酸酯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药物 调整血脂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 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 注意事项 小剂量开始,以免引起低血压,停用时应逐步减量 不宜应用 低血压、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Ⅱ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护理措施及依据 疼痛 休息与活动 心理护理 吸氧 疼痛观察 用药护理 减少或避免诱因 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延迟见效或完全不见效时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静滴 控制滴速,以防低血压发生; 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调节滴速; 血管扩张作用可使病人产生的不适: 面部潮红 头部胀痛 头晕、心动过速、心悸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注意事项: 活动无耐力 评估活动受限程度 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中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 缓解期时:不需要卧床休息,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可卧床休息。 活动安排 避免竞赛活动和屏气用力动作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和长时间工作   适当运动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 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 焦虑:与心绞痛反复频繁发作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健康指导 改变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控制体重 适当运动 戒烟 减轻精神压力 避免诱发因素 病情自我监测指导 用药护理 定期复查 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需。 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内存放于干燥处,以免潮解失效。 药瓶开封后每6个月更换1次,以确保疗效。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