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自查、总结、分析报告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培养多种体育高级专门人才的省属高校,也是一所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极为特殊的高校。除了办学之外,还管理着十七支省优秀运动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竞技人才的任务。多年来,我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办学和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提高我省竞技运动水平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日趋深入,我院和兄弟院校一样,也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挑战,谋求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我省又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结合迎接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全面推进教学改革。院经常召开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分管院长多次主持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分,分析体育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确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与具体措施,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院上下一致认识到: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这次省教育厅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检查调研工作,是对全省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全面检查和评估,对我院来说既是一个总结回顾近年来办学情况的有利时机,也是一个听取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找出差距,明确目标,促进我院高等教育事业更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一、我院的基本概况
南京体育学院建院之初就是“院队合一”的结构。当时学院设有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的体育系(本科和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以训练运动员为主的“运动系”(运动员接受中专或普通高中教育)。
1966年南京体院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中断招生,1975年“南京体育学院”建制被撤消,只保留了省“体育工作队”。许多教师被分散到南师大(当时的南京师院)、苏大(当时的江苏师院)、扬大(当时的扬州师范学院)和徐师大(当时的徐州师范学院)等省属高校。“文革”结束后,1978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南京体育学院”建制,1980年重新招生,举办本科和大专层次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1982年经国务院核准纳入中国普通本科高校系列。
自1980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南京体院形成了由教育(含高等、中等和初等教育)、优秀运动队和专业化的体育科研所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部分集于一体的特殊格局。
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大部分
1、普通高等教育——含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本、专科教育,设三系一院,即体育系、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和职业技术学院。
鉴于我院的单科性质和特殊结构,80至94的十四年间,我院高等教育(包括普教和成教)的总规模长期徘徊在600人左右,的确是一个袖珍型的学校。从94年以后,我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教育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到2003年底:
普通高教的专业设置由过去的一个“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为三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七个本科专业和六个专科(高职)专业;办学层次由过去的本、专科教育发展成研究生、本科和专科(高职)三个层次。在校生数达到了1800余人。
1)硕士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批准我院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999年开始招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2000、2002年经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又分别增设“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专业,现有在读研究生31人。
(2)本、专科教育——本科目前设有教育部颁发的全部五个体育类专业,分别为:体育教育(师范性质,1958年创办)、运动训练(1993年创办)、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均于1997年创办)、社会体育(2000年创办)以及体育新闻、教育技术(2003年创办)。除教育技术专业尚未招生外,本科六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年招生量在400—500人左右。
专科现有六个专业:即体育教育(师范性质,3+2五年制,1981年创办),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休闲与健身(高职,三年制,2000年创办)、高尔夫、体育旅游和体育广告与设计(高职,三年制,2003年创办)。这些专科主要是为行业服务,对口单独招收省优秀运动队的退役运动员、体育中专校毕业生以及体育传统中学或重点中学的体育特长生。除体育旅游尚未招生外,五个专业的年招生量在200—250人左右。
2、成人高等教育——含函授本、专科教育和半脱产专科教育,在籍生数为900余人。
(1)函授本、专科教育—1997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