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1-02约3.16万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11/TXXXX—XXXX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市域、各区及各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流程、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其中各专题包括城市建成区、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和重点生态工程。

本文件适用于评价北京市市域、各区及各专题生态环境质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LY/T2586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qualityindex

统筹考虑城市尺度环境质量、水域丰沛、植被覆盖、土地负荷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数,用于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数值范围0~100。

3.2

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qualityindex

用于评价区域内环境的总体或者某些要素的优劣程度,根据评价主体对象特征选择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区域内环境质量状况,利用大气环境指数、水环境指数、土壤环境指数、声环境指数以及城市热岛综合表示。数值范围0~100。

3.3

水域丰沛指数surfacewaterindex

用于评价区域内水资源量的丰富程度以及水域岸线保持自然生态属性的程度,利用水网密度指数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综合表示。数值范围0~100。

3.4

植被覆盖指数vegetationcoverageindex

用于评价区域内绿色植被的覆盖程度和生态质量状况,通过评价区域内绿色植被的面积占比、单位面积生物量(生物量密度)、林灌草配置指数、绿视率和绿地服务指数等综合表示。数值范围0-100。

3.5

土地负荷指数landstressindex

用于评价区域内土地开发强度对生态空间的胁迫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人工地表、未利用地、耕地等面积占比综合表示。数值范围0-100。

3.6

人为干扰指数humandisturbanceindex

2

DB11/TXXXX—XXXX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人为干扰程度,利用评价单元内重点点位干扰强度

指数和干扰点位未整改指数表示。数值范围0~100。

3.7

重点点位focuspoints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出现的采石采砂、工矿用地,以及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的旅游设施及水电设施等重点关注的人为干扰。

3.8

土地修复指数landrestorationindex

用于评价生态工程区域内退化土地的修复程度及土壤的恢复状况,利用评价区域内退化土地修复指数和土壤恢复指数综合表示。数值范围0~100。

3.9

生物多样性指数biodiversityindex

表征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的指数,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用于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入侵指数、受保护区域面积指数、乡土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综合表示。数值范围0~100。

3.10

城市建成区concentratedconstructionarea

北京市集中建设区,即城市开发边界以内,一定规划期限内城市集中连片开发建设的地区,是引导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集中布局的地区。

3.11

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conservationredline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3.12

其他生态空间otherecologicalregion

其他生态空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地及湿地、河流、湖泊等国土空间。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

3.13

重点生态工程ecologicalEngineering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