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气象现代化,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及《xx省气象局、xx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xx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合作协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xx奋力走在xx北振兴前列的气象保障需求,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坚持深化气象改革,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加快推进气象装备、技术、人才、台站及气象管理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构建满足xx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xx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主要目标。与全省气象现代化同步,到2020年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气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气象人才影响力显著增强,气象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同期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三)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市、县、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计划,建立健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气象与农业、国土、交通、水利、民政、环保、城建、旅游等部门的互动和联合会商机制,完善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多部门实时气象灾害共享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向基层延伸,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领导协调机构到乡镇(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到村(社区)、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覆盖社区、村镇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网络,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街道)和示范村(社区)建设、基层应急示范点、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四)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监测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和时空分辨率。建设xx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联防水平。完善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按照“地方政府主导、气象部门实施”的原则,补建和升级改造乡镇气象观测站,到2017年底实现区域气象观测站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到2020年底完成区域气象观测站主城区平均间距5公里、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平均间距10公里、地质灾害易发区平均间距7公里的建设目标。建设市级移动气象应急监测车,各县区新增1套便携式移动气象观测站,增强对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及区域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气象预报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报预警准确性、时效性。建立能够及时滚动制作精细化产品、满足无缝隙气象服务需求的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域暴雨地质灾害和城市积涝等气象预警平台建设,提升暴雨和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开展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水平。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为基础,探索建设气象预警应急广播系统。统筹推进学校、医院、机场、车站、港口(码头)、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构和发布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气象监测预警工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智慧气象和气象信息化建设工程、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程、谯城区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工程、涡阳及利辛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改善工程。
(五)加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统筹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区气象设施建设,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和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开展适合xx的农业适用技术研究,构建xx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xx农网等技术、平台,建设气象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强化气象与农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深度融合,形成农业气象科研试验—示范带动—推广应用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发挥示范影响效应。重点推进以xx市粮食增产气象保障工程、xx北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工程、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县和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农业气象物联网、农村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