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感觉统合评估与训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评估
——基于一名智障儿童
一.个案介绍
滔滔,男,10岁,中度智力障碍,现就读于XX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该班共有7名学生,年龄层次从9岁到13岁。32岁母亲剖腹产,孕期曾感冒,但坚持未用药,至自然痊愈。由于父亲经常出差,母亲照料2岁的妹妹,现滔滔主要由60多岁的婆婆(奶奶)照料,婆婆小学文化,对滔滔要求较高;婆婆双腿膝盖有风湿,常感到痛。
滔滔的伴随障碍:
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只能说两字内词语,也不愿说话。但喜欢尖叫怪叫。
体格发育落后:身体弱小,营养不良且因免疫功能低下,经常感冒,吃药。
二.评估情况:
评估方法:一是间接评估(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通过其班主任和婆婆完成量表的填写;二是访谈法,通过与其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陪护婆婆的咨询访谈,对滔滔的身心发育状??、情绪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做进一步的了解;三是生态观察法,实习期间,在学校(自然情境)观察记录滔滔的行为表现。综合以上三种评估方法,整理出以下记录、评估情况:
日常观察
表1.日常表现
观察方面日常表现
生活自理特别不喜欢洗头发系鞋带双手用力不够,鞋带经常松散,一般都穿用粘粘的鞋戴手套时,经常两个手指同穿进一个指洞中。吃饭时饭粒撒满地 游戏活动俯卧在垫子上,身体紧张、僵硬很少发动主动游戏,与伙伴合作少
学习行为坐姿不正,容易趴在桌子上作业时易烦躁、焦虑,尤其不喜欢数字,数学很差字迹偏大、出格、比例不当,时轻时重。喜欢课堂尖叫怪叫同伴交往在伙伴群体中,易冲动,不合群很少与社区里其他小朋友玩特殊事例:滔滔的尖叫怪叫行为几乎在任何一节课上都会出现,但是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频率尤其高,不仅影响了滔滔自身的学习,也扰乱了课堂教学的秩序,所以我在实习期间除了观察记录滔滔在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中五个方面的内容以外,对滔滔的尖叫怪叫行为也做了为期一周的详细记录,并利用行为矫正技术专业课上所学知识,分析整理如下。事实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有很多种,其中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学校(课堂)适应不良等也是其表现形式。但是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往往会忽略了孩子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
表2. 课堂尖叫怪叫行为记录表
——间隔中频率记录法
学生姓名:滔滔 观察日期:2013.4.22—2013.4.28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者:金某 开始时间:11:10am. 结束时间:11:40am.
5分钟间隔
时 间
次
数
间
隔
1
2
3
4
5
6
总计4.2221321094.23122311104.2412122194.25033211104.26122312114.27213231124.2801322210总计712171611871
由于五一假期的原因,所在的实习机构调整了时间安排,4.22—4.28该机构正常上课;对滔滔课堂行为的观察记录均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数学课进行。4.22日记为记录的第一天,,4.28日记为第七天。
表3.数学课上尖叫怪叫行为记录基线图
表4.第二天数学课上尖叫怪叫行为记录
问题所在:通过连续一个星期对滔滔在课堂上尖叫怪叫的观察记录发现,滔滔出现该问题的频率主要集中在课堂开始5—10分钟之后到课堂结束之前5—10分钟内(从表2.表4可见一斑),且每当数学老师提问或者布置任务的时候,他的尖叫怪叫伴随出现率极高。鉴于此,我分析可能的原因为:(1)滔滔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能力很差,课堂中的内容对于他难度太大,老师的提问与作业引起他的紧张焦虑情绪,由于语言表达的缺陷,他通过尖叫怪叫来表达这种情绪;亦不排除其问题行为具有自动化强化效果的感觉刺激作用,直接帮助她舒缓焦虑紧张情绪。(2)滔滔在尖叫怪叫的时候,老师多采取呵斥或者忽略他的反应,并不会坚持要求他继续完成任务,滔滔得以减少或者逃避老师老师要求的较高难度的学习任务;
表5.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儿童姓名:滔滔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13.12.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