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类E类)试题最新.docx
浙江省余姚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类E类)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
1、1,2,6,16,44,()
A.66
B.84
C.88
D.120
【答案】:D
2、对比:分析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欣赏:评鉴
B.种植:养殖
C.繁荣:发展
D.援助:资金
【答案】:A
3、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既成的事实,不()于固定的想法,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
A.认同拘泥
B.认同局限
C.认可拘泥
D.认可局限
【答案】:A
4、因为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原来春夏多在秦岭深山生活的花杜鹃逐渐迁移到东北大兴安岭,就在花杜鹃在大兴安岭大量繁殖的时候,柳莺的数量却在大量减少。由于花杜鹃的食物和柳莺完全不同,所以柳莺的大量减少与花杜鹃的大量增加无关。以下哪个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各种森林害虫都是花杜鹃的美食,而柳莺的唯一食物是松毛虫
B.花杜鹃没有搭巢本能,为了繁殖后代花杜鹃只能把蛋产在柳莺巢中
C.柳莺和花杜鹃都以森林害虫为食,但是花杜鹃不吃柳莺的主要食物松毛虫
D.花杜鹃幼鸟只能在柳莺的巢中孵育,小花杜鹃会杀死同巢的小柳莺
【答案】:D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B.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传衰的过程
C.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
D.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联俄联共的变化
【答案】:C
6、A、B两列车早上8点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途中A、B两列车分别停了10分钟和20分钟,最后A车于早上9点50分,B车于早上10点到达目的地,问两车平均速度之比为多少?()
A.1:1
B.3:4
C.5:6
D.9:11
【答案】:A
7、品脱对于()相当于()对于重量
A.时间;千克
B.距离;毫米
C.容量;盎司
D.频率;毫克
【答案】:C
8、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酿酒的物质是()。
A.玉米
B.高粱
C.黄豆
D.谷子
【答案】:C
9、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地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答案】:A
10、尽管社会主流观点往往宣扬“做人要乐观”的信念,有些科学家还是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负面情绪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征,是平衡精神健康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量与日俱增的情况,很多精神病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药物的滥用不但带来后果严重的副作用,还打破了人类情绪的平衡。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应该质疑“做人要乐观”的信念
B.负面情绪对精神健康并非无益
C.使用抗抑郁药物不要过多过滥
D.平衡精神健康就不能一味乐观
【答案】:B
11、10000千克葡萄在新疆测得含水量是99%,运抵沈阳后测得含水量为98%,问葡萄运抵沈阳后还剩多少千克?(途中损失不计)()
A.8000
B.7500
C.5000
D.4000
【答案】:C
1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速最慢
B.国有企业增加值最少
C.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与股份合作企业的增加值相同
D.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