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巧用景物描写 烘托人物心理.ppt

发布:2017-11-15约1.0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学习重点: 明确叙述和描写的区别及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会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比较: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 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二者的区别: 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形象、生动描绘和刻画,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 。 如何进行描写: 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时、空 2.从形、声、色入手 3.巧用修辞 4.多方面:详略、虚实、动静 5.调用人的各种感官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 写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直接或间接为文 章主题服务。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 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认真阅读下面的景物描写,分析其中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体现了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舒畅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又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鲁迅《故乡》 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农村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悲凉,为全文奠定了抑郁深沉的抒情笔调。 学以致用??历练身手一: 根据设置的情景,写一段江边的景物,能运用多种方法,烘托人物的心理。 情景一:放假了,约上自己的好朋友到江边野炊; 情景二:放假在家,母亲总是唠叨不休,一个人跑到江边。 学以致用??历练身手二: 写一段现在某天早晨你眼中的校园景物,来烘托出你当时的心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