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勘探培训课件.ppt
煤矿地质学;第六章煤田地质勘探;;;四、煤炭储量/资源分类/分级;探明储量:煤田地质勘探报告提交的、经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能利用储量;
保有储量:截止统计报告期止,煤田、矿区、井田内实际拥有的探明储量。
A、B、C、D四级,各级的标准分别为:
A级: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已经查明,煤层比照可靠;煤质及其变化情况和煤种已经查明;煤层产状已经查明,煤层底板等高线已控制;落差等于和大于30m〔地质条件好的地区为20m〕的断层已经查明;对于倾角小于10°的煤层,较大的波状起伏已根本查明;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经查明。
B级: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已根本查明,煤层比照可靠;煤质及其变化情况已根本查明,煤种、煤层产状已经查明,煤层底板等高线已根本控制;落差等于和大于50m的断层已经查明;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初步查明。
A、B级为高级储量。
C级:煤层层位、厚度及其变化情况已初步查明,煤层比照根本可靠;煤质和煤种已初步查明;构造及煤层产状已初步查明。
D级:是指对煤层层位、厚度、煤质、煤层产状、构造等均有初步了解所计算的储量。;2003年开始,始行新的勘探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标准?〔DZ/T0215-2002〕公布以来,而老标准中的储量分级〔A、B、C、D〕和分类〔能利用的储量与暂不能利用的储量等〕停止执行。现行标准中对资源/储量的分类见下表1。;新的储量/资源分类全部用编码表示
表1中所用编码〔111~334〕: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既: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可行性评价段
概略研究:指对矿床进行了概略评价,为矿床进一步勘查或开发,为制定长远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预可行性研究: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通过应在详查或勘探后进行。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该矿种的资源/储??、生产、消费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并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做出初步评价。
可行性研究: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通常应在勘探的根底上进行。对国内外该矿种的资源/储量、生产、消费进行认真调查,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等做出详细评价……。;;一、遥感地质调查;;3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遥感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特别西北干旱地区和西南岩溶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是目前西部大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寻找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圈定富水靶区,效果显著。;塔里木盆地卫片;周口店实习区10m分辨率SPOT影象图〔RS〕;平台凸起;二、地质填图;手写板;地质填图的主要进展;4、地质填图工作的开展趋势;AustralianGeodynamicsCooperativeResearchCentre;三维地形地质图浏览;实现“三维地质填图〞是今后的重要方向;用钻孔或地震等资料建立三维沉积体剖面;三维地层体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双重可视化;对三维地层体可以进行任意的切剖面、刻方块;三、山地工程;;四、钻探工程;钻孔分类;;五、地球物理勘探;第三节勘探阶段及任务;一、勘查类型确定与划分
目的:
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按煤层构造特征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等四个构造类别;
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等四个类型。
;工程间距:指相邻的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
由勘查类型来确定:从整体规模入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工程间距通常采用与同类矿床类比的方法确定,也可据完工的勘查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
工程间距确实定应充分考虑条件各异的矿床自身特点,并在施工中进行必要的调整。;三、工程布置、施工原那么、控制程度;一、文字资料
提交勘探区的地质报告;
二、图件、各类表格
三、主要图件简介
地形地质图;
钻孔柱状图;
勘探线剖面图;
煤层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