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为例.doc

发布:2018-05-26约4.7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为例-旅游管理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为例 文化遗产旅游是当今时代人们非常青睐的一种旅游模式,但目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市场已陷入单一开发模式的困境。本文从游客旅游体验角度出发,分析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文化遗产景区如何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及体验型旅游产品的特征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在基本开发构想基础上结合产品开发结构提出几点主题产品设计方向,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潜在产品的挖掘,以期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度,让游客感受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 一、引言 随着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不再追求大众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参与来得到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武隆天生三硚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在2007年重庆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景区资源得天独厚,但产品开发仍然停留在大众化的参观游览活动上,在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者已不再满足这种浅层次的观光产品,这就需要旅游经营者以游客的真实需求为核心,转变传统的产品开发观念,以景区基本资源为平台,设计出体验性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的内在潜力和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体验研究成为旅游界研究的重点。1988年美国LLP公司创始人B. Joseph Pine Ⅱ和James H.Gilm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了体验经济即将到来,并按照参与程度将体验分为娱乐、教育、遁世和美学体验四个方面;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旅游的本质出发,着重研究旅游体验的基本理论框架。于洁运用美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阐述了体验的特质,将旅游体验研究分为初级、高级及终极三个层次结构;武一闻探讨了文化遗产景区体验式旅游的理论,以平遥古城为例,从科学开发塑造古城体验化情景下提出了古城景区开发的两大主题,即“明清古城”和“金融大观”;孙淑英从旅游营销角度出发将体验经济与市场营销理论相结合,强化了旅游产品体验式营销理论。 (二)以体验经济为背景,从多种角度探索旅游体验,设计特色旅游产品。胡敏丽从旅游者角度出发,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提出了四条提升洛带古城旅游产品质量的对策;李艳在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理论基础上选取武当山为研究案例,提出了在体验视角下该风景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五点思路;颜澄从旅游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良渚地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李中建、张健忠等人运用IPA方法对云冈石窟游客体验的期望度和满意度做了评估,为云冈石窟后续体验式开发提供了定量依据。 重庆武隆凭借自身的资源特性与云南路南石林和贵州荔波成功步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成为我国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文化遗产旅游地之一。它的发展更受到业界很多学者的关注。霍斯加对武隆自然遗产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夏欢以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当地旅游的影响;郑国璋通过分析武隆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李小兵在分析体育旅游的背景下,剖析了武隆发展体育旅游的先天性资源优势和机遇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我国已有研究着重于从资源本身特性方面来进行旅游开发研究,而很少从游客体验角度方面来探讨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本文则是以游客为主体基于游客体验的视角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三、体验视角下旅游产品的特征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根据景区自身文化特色和产品特征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卖点。在体验经济的推动下,体验型旅游产品应运而生。体验视角下旅游产品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一)主题化和品牌化 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刺激游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的感官,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体验要素。这样才能满足游客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多层次、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在确定产品主题时,应充分了解消费者心理和需求,对其欲望进行准确把握,依据旅游地本身地脉和文脉,打造自身品牌,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富有挑战性和参与性 旅游体验十分注重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具有一定挑战性、刺激性的旅游产品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游客的潜能,满足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体验的深度会增强游客体验意识,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难忘的经历。因此,在设计体验式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为了使游客获得深层次的体验感受,产品的参与度、挑战性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