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I教学课件》皂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节 提取分离 一、提取 一般是醇提或醇水提,苷元用高浓度醇,苷用低浓度醇。 二、精制 溶剂萃取 石油醚(脱脂),CHCl3(苷元),n-BuOH(苷) 大孔树脂柱吸附 三、分离 CHCl3部分(苷元): 硅胶等柱层析分离 n-BuOH部分(皂苷): 反相柱层析(Lobar、HPLC)、分配柱层析(硅胶)、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等。 人参总皂苷酸水解物的分离流程 人参总皂苷分离流程 甘草酸铵盐的制备 小 结 1. 结构类型 四环三萜:羊毛脂烷型、达玛烷型、甘遂烷型、环阿屯烷型和葫芦烷型,(楝烷型)。 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木栓烷型 2. 理化性质 基本性质 * 第三节、皂苷的理化性质 性状:多具有辛辣味,其粉末对人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熔点:皂苷常在熔融前就分解,无明显的熔点,一般测得的 都是分解点。 旋光:甾体皂苷 及其苷元的旋光度几乎都是左旋;旋光度与 双键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不饱和的皂昔元或乙酰化物 均较相应的饱和的化合物更趋向左旋。 溶解性: 皂苷元:多具有较好的晶型,易溶于石油醚、氯仿、苯、乙醚等有机溶剂中,而不溶于水; 皂苷:多不易结晶,多为无色无定型粉末,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热甲醇、乙醇等,不溶或难溶于乙醚、苯等小极性有机溶剂。 水饱和正丁醇对皂苷的溶解度好,因此常采用其作为皂苷的提取溶剂。 表面活性(发泡性):降低水液表面张力,是其振摇产生泡沫的原因。 亲脂性部分:苷元 二者比例适当(清洁剂、乳化剂) 亲水性部分:糖元 溶血作用:水溶液多具溶血作用,又称皂毒苷(sapotoxins)。 原因:大多可与胆甾醇结合生成不溶性的分子复合物。皂苷水溶液与红细胞接触,红细胞壁上的胆甾醇与皂苷结合,破坏了红细胞的正常渗透,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而崩解,从而导致溶血现象。 水溶液注射进入静脉,低浓度即能产生溶血现象,因此大多数皂苷不能作成注射液。 并非所有的皂苷都具有溶血作用。 人参三醇为苷元——溶血作用 苷元 人参总皂苷——无 有关 人参二醇为苷元——抗溶血作用 甾体皂苷若F环开裂,多不具有溶血作用。 糖元 单糖链皂苷作用明显 有关 某些双糖链皂苷无溶血作用。 降低胆固醇作用: 在肠腔内皂苷与胆固醇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使胆固醇很难再被吸收。如:甘草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利用这一性质,一方面可作成降血脂药;另一方面在早期用皂苷测定血浆中胆固醇的高低。 颜色反应: 强酸(无机酸):硫酸、磷酸、高氯酸等 皂苷(无水) 中强酸(有机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等 Lewis酸:氯化锌、氯化铝等 规律: 全饱和的、3位又无羟基或羰基的化合物呈阴性; 原来具有共轭双键的呈色快,孤立双键呈色慢。 颜色变化 或呈荧光 主要反应: 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 三萜皂苷:反应慢,最后出现红色 甾体皂苷:反应快,最后出现绿色 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 反应): 红色 紫色 三萜皂苷加热到100?C才显色, 甾体皂苷加热到60?C即显色。 呋甾皂苷对E试剂(盐酸二甲氨基苯甲醛)显红色;对A试剂(茴香醛)显黄色。 螺甾皂苷对E试剂不显色;对A试剂显黄色。 第六节 波谱特征 一、UV和IR UV用于判断齐墩果烷三萜类化合物结构中双键类型 一个双键,205-250nm有微弱吸收 α,β-不饱和羰基(-C=C-C=O),最大吸收242-250nm C18-βH(D/E cis),248-249nm C18-αH(D/E trans),242-243nm 异环共轭双键,最大吸收在240,250,260nm 同环共轭双键,最大吸收在285nm IR用于区别骨架类型 A(1355-1392cm-1) B(1245-1330cm-1) 齐墩果烷型 2个峰 3个峰 乌苏烷型 3个峰 3个峰 四环三萜类 1个峰 1个峰 Oleanolic acid 薯蓣皂苷元 豆甾醇 白桦醇 二、MS 五环三萜类的共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