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内外延迟焦化技术对比.pdf

发布:2015-08-11约2.58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 加工工艺 2010 年 第 41 卷 第 1 期 国内外延迟焦化技术对比 李 出 和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北京 100101 ( , ) 摘要 对国内外延迟焦化装置的原料 操作条件 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和安全环保设计等进行 、 、 、 了对比 总结了国内目前延迟焦化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国内延迟焦化技术的改进建议 诸如最大 , , , 限度提高馏分油收率 采用降低循环比和缩短生焦时间的措施提高处理能力 采用馏分油循环技 , , 术改善产品分布 提高加工劣质渣油的适应性等 , 。 关键词 延迟焦化 技术措施 述评 : 1 前 言 和更劣质的渣油。 自1930 年美国第一套延迟焦化装置投产和 国内焦化装置加工的原料主要有减压渣 1938 年第一套水力除焦的延迟焦化装置诞生以 油 常压渣油 超稠原油 减粘渣油 重质燃料油 、 、 、 、 来 以美国为首的延迟焦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等 沥青 催化裂化油浆和污油掺炼比例一般为 , 。 。 、 目前主要有Foster-Wheeler 公司的可选择液体收 5% ~ 30% 。乙烯裂化焦油掺炼后发现结焦严重, 率SYDEC 技术 Conoco Phillips 公司的馏分油 目前不推荐掺炼 深拔减压渣油只有部分炼油厂 、 。 循环ThruPlus 技术 ABB-Lummus 公司的低压 加工 由于国内生产弹丸焦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 、 。 低循环比设计技术等 我国第一套300 kt/a 延迟 问题 因此通常对原料进行调合及调整操作条件 。 , , 焦化装置于1963 年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 随 尽量避免产生弹丸焦 国内常规焦化原料的密度 , 。 着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重质原油比例的提高 导 为0.95 1.05 g/cm3 残炭为16% 30% 硫质量 , ~ , ~ , 致渣油过剩 因此 近几年国内新建和扩建了多 分数为2% 6% 高酸原油的酸值为0.5 13.0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