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濮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发布:2016-01-16约1.59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濮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填好。答卷时,将答案完成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介阅读,是指我们通过电子屏幕,来获取多元形态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它正日益取代传统印刷媒介阅读的主流地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媒介决定阅读方式及文化意义,新媒介阅读提供了全新的认知方式,正全方位拓展着我们的文化视野,其蕴含的巨大能量初露端倪。 有人认为,传统媒介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而电子文本阅读则是一种“浅阅读”。这种看法完全是“误读”。弗里德曼说“世界被拉平了”。电子屏幕则充当了这个“扁平化地球”的隐喻。世界上的丰富信息,都被电子屏幕“压扁”了。就像大百科全书被压成一个平面,只要点击就可翻阅其中任何一页。“世界被拉平”,并不是信息浅显化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传播已超越时空,传播节奏被迅猛加速,从而导致信息对象变形。 新媒介将促使传统阅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传统文本的阅读遵循着一种线性的时空模式。印刷文本有一个时间轴在制约着读者的信息获取,是一种循序渐进方式。印刷文本是静态的,读者是动态的。文本的阅读进程取决于读者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其页码定位、内容选取,完全受制于文本的时空顺序。而电子文本阅读则截然相反。其信息传播主动权在于读者的接受需求。电子文本阅读节奏快捷,是一种快速跳跃、大剪接式的运动,基本形式则是横向联系,能瞬间传播,不受时空限制,被所有网络终端的成员共享。所有电子文本将形成一个巨大信息库,其信息检索功能要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图书馆。多媒体电子文本存储的是全息、立体的信息,能从一种媒体流动到另一种媒体,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它是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交互式信息。各种观念都可被打开,从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其信息的接受和利用率要远远高于单一、平面的书刊文本。 尤其是阅读 “超文本”,读者将进入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艺术创造天地。他可以互动式地从文本的任何一个媒体或维面切入,进行网状检索,或对某个节点进行放大,以获取图像、声音、文字及其引申说明。他还可决定文本每一部分的阅读顺序,并运用标记代码为文本文件生成一个具有一定格式的层次结构。读者用这种独特的调用和组合,参与了文本的艺术创造,并体现出读者个性化的文化观照。超文本没有规范顺序,包含着无数种组合的阅读路径。特定阅读路径的确立,完全取决于读者特定的阅读意图和审美取向。超文本没有明确主旨和中心,有多少读者就会产生多少文本主旨和中心。没有什么领域的原理、观点、思想会强制人们接受,读者的主体意识是形成超文本主旨和中心的决定因素。 虽然新媒介会扩大感觉中枢并给予人们更全面的表达方式,但是,如果多媒体文本越生动、形象、具体,而艺术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小,就越受到一定抑制。相反,文字能够激发意象和隐喻,充分调动接受者的创造性想象,从而衍生出丰富的意义。可见,传统媒介阅读与新媒介阅读,这是一体两面,完全可以相互渗透和融合,各显其能。 1.下列对于新媒介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介阅读是通过电子屏幕来获取信息,其呈现形态有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 B.电子文本是新媒介阅读的媒介,因其信息的浅显化而有利于所有网络终端成员共享。 C.新媒介阅读是—种快速跳跃、大剪接式的运动,有着印刷文本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 D.人们在阅读新媒介提供的多元形态信息的同时,其艺术想象的空间会受到一定抑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世界,新媒介阅读,使得“世界被拉平了”。这是说因信息的传播超越时空、 节奏迅猛加速,致使信息对象变形的现象。 B.传统文本的阅读遵循一种线性的时空模式,其内容的选择会受到文本本身时空顺序 的制约,新媒介阅读则没有这个限制。 C.在新媒介阅读中,读者的接受需求促使信息的传播,这是电子文本成为可随读者的 行动延伸或缩减的唯一原因。 D.读者在阅读“超文本”时,可以决定文本每一部分的阅读顺序,参与文本的艺术创 造,使文本留下参与者的痕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介阅读在不同程度上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它给人类提供了全新的认知方式, 正全方位拓展着人们的文化视野。 B.电子文本存储的是全息、立体的信息,又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