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改革探析.doc

发布:2017-09-04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改革探析【摘要】《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这门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知识信息量涵盖大,专业性强等特点,本文作者根据课程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当代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从教师改革准备,课程的来源,课程特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就教学改革当中的四步教学法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数控工艺;教学改革;探讨 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生源质量较差,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个人学习兴趣的程度也有所不同。面对这些,做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只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换自身的角色,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下面我将从两个大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做好教改的准备。 做为职业教育的施教者,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 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教育部在《教高16号文件》一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院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每一位受教者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为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二、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1、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重构课程体系。 《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企业调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2009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对多家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专业培养面向的职业岗位。针对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描述,分析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类为“零件的工艺编制”这一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得到“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实施”这门课程。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凸显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职业性。 我校自办学伊始就是依托国有大型军工办学,运行的是“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相应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生产产品为载体的课程,突出课程的职业性。 (2)采用源自企业的典型零件作为教学载体,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本课程采用源自企业的典型零件作为教学载体,设置教学情境,再根据职业工作过程将每个教学情境设置成若干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完成情境的学习,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获取经验性知识,并渗透理论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3)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①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企业生产特点,依据企业产品,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载体能够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及时调整与更新,并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和信息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②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③学习方式和场地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场地和方式既可以通过课堂内讲授、还可以利用校内校外的实训场地进行相关的实训。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精心设计教学 (1)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以任务为单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实施》是根据数控技术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需要,并结合中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工等职业标准来选取。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确定课程的内容与标准。再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与组织,选择了 “传动轴”、“ 模具芯轴”、等 8个典型的情境载体。 依据教学规律和职业规律,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序化,将传统课程体系解构在8个学习情境中,遵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能力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将每一个知识点与能力点分配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通常每个教学情境包5-6个任务单元。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任务单元的学习获得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2)运用四步行为引导教学法,结合案例,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