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家庭急救措施_2ppt课件.ppt

发布:2018-07-20约4.7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 施跃国 ;定义: 儿童意外伤害又称为儿童意外事故,可以定义为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如溺水、窒息、跌落伤、烧烫伤、动物咬伤等。 人类发展研究所(NLCHD)对意外伤害的定义进行了标准化,即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件,是人类生活中对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因素。 ; 儿童意外伤害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也是21世纪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已刻不容缓! 老师和家长们都有必要了解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方面的知识。;一、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1.年龄因素 幼儿期儿童能独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而且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发生烧伤、溺水等意外。 学龄期儿童对事件的危险性估计不足,易在行走时发生创伤,如与自行车或机动车相遇,不知如何躲避,从而造成伤害。 ;2.社会经济因素 贫困是儿童创伤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贫困家庭的儿童因为烧伤、溺水和车祸而死亡的人数是其他家庭的2-4倍,伤害死亡率与家庭收入成反比例关系。 3、自然原因 旱灾、水灾、冰雪、地震等。; 疾病 中 毒 创伤 触电 溺 水 ;二、意外伤害的常见种类 跌落伤 玩具伤 交通事故 电击伤 烫 伤 游戏碰撞伤 动物咬伤 爆竹伤 中 毒 切割伤 打架伤 气管异物 烧 伤 溺 水;三、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急救 处理 (一).气管异物吸入(气道梗阻) 异物吸入是指各种异物不慎被孩子吸入呼吸道,异物可能停留呼吸道任何部位,重者可造成窒息,甚至立即死亡。; 气道梗阻常见于婴幼儿,尤其以刚学会走路至3岁最为多见。小儿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喉保护机制及吞咽功能不健全,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打闹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 ;预防: 幼儿不可躺在床上吃饭或边跑边吃。 避免给3~5岁以下的小孩吃颗粒小的花生、瓜子、豆类等食物,可将上述食物???碎后送入小儿口中。 婴幼儿进食时严禁让孩子嬉笑、哭闹。;婴儿所到之处,不放小、细碎能放入口中的物品,防误吞。 不给孩子强行灌药。 改正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如发现小儿口内含物时,应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要用手指强行挖取,更不要恐吓。 ;急救处理: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 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 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儿 咯出异物。 2.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 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 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3.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4.鼓励孩子咳嗽。 上述方法未奏效时,应分 秒必争尽快送医院进行专 业救治。; (二).烧烫伤 什么是烧伤? 火焰的高温跟身体接触后使组织受到的损伤。   什么是烫伤? 无火焰的高温物体(如开水,热油)接触身体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烧烫伤的伤疤可能一生难修复。 ;预防: 1、家中暖瓶,饮水器、点火用具放在孩子不易碰到之处。 2、在厨房做饭菜时,应关上门,以防止孩子的突然闯入,碰到开水等。 3、电饭煲等热容器盛有热食物时不宜放在地上和低处。 4、煤气不用时关掉开关,以防孩子模仿点火。 5、微波炉中取食物时,孩子不要在周围,防止溅伤。 ; 急救处理: 一般的小面积轻度烧伤: 1、没起水疱时,立即用冷水冲或浸泡,一般时间在15~30分钟,可用干纱布轻轻外敷,切勿揉搓,以免破皮。 2、已起水泡,尤其是皮肤已破,切不可用水冲,有衣服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服,及时以冰袋降温。;大面积烧伤和重度烧伤: 切不可擅自涂抹任何东西,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的床单或衬衫盖住伤口,立即送往医院作首次处理。 对于化学用品引起的灼伤: 不可用凉水冲,要先用干布擦干,伤口表面不可涂抹酱油、 牙膏、外用药膏、红 药水、紫药水等,应 到医院进行专业处理。;(三).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化学性、动植物性。 其特点是: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发病较急,病程亦较短。 3、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