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区麻疹查漏补种技术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园区2013年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技术方案
?根据省卫生厅于2013年4-5月在全省部分重点县区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其它县区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要求,为指导本次麻疹疫苗接种活动的开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一、目标
查漏补种社区、乡镇对辖区目标人群按照免疫程序漏种的儿童实施补种,以乡为单位补种率达到95%以上。消除目标人群中的麻疹疫苗免疫空白,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阻断麻疹病毒传播,使全区麻疹发病率维持在1/100万以下。
二、实施范围
根据市疾控中心技术方案要求,确定我区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三、接种对象
我区各社区、乡镇补种对象为8月龄~6周岁儿童,未按免疫程序完成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的所有漏种儿童。
四、实施时间
全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时间为2013年5月5日~6月5日,在此期间完成目标儿童摸底调查(5月5-12日),现场接种实施(5月13-19日),接种率快速评估等工作。
五、组织措施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的重要性,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要求,开展技术指导及现场处理工作,确保方案的正确实施。
各社区中心、防保站要做好人员培训、宣传动员、麻疹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分发、储运、登记、报告等工作,做好现场技术指导、评价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等具体工作。乡(镇、街道)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社区)级卫生室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及查漏补种免疫应种儿童摸底调查登记、宣传、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六、前期准备
(一)开展人员培训
各级单位在开展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前,要制定详细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实施计划,开展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的目的、意义;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对象、时间、工作指标;组织实施;宣传动员方法;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等。
(二)社会动员和宣传
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热线电话、标语口号、宣传画、宣传册、宣传栏、宣传车、社区通知等多种渠道,采用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大力宣传麻疹疫苗相关科普知识,以及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禁忌症等,使儿童家长及时获取科学准确的信息,提高公众对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的理性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三)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与登记
1、摸底工作人员组成:农村由乡村干部、乡村医生组成;城市由街道、居委会干部、社区或单位医院防保科医生组成;学校、托幼机构由班主任教师承担。
①散居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相关人员的协助下,由村(居)委会指定经过培训的人员、村医承担摸底登记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接种通知单》的发放工作。
②集体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相关人员的协助下,由班主任教师承担摸底登记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接种通知单》的发放工作。
2、摸底登记时间:摸底登记尽量在实施接种前一周内完成。
3、摸底登记方法:
①入户摸底:农村和社区散居及辍学目标儿童应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将目标儿童分自然村(居委会或街道、楼群)、分年龄组登记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填写编号、家长姓名、儿童姓名、出生日期、现住址(联系电话)、居住状态等信息,同时对漏种儿童给家长发放家长告知书(通知单),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携带预防接种证。(未在教育部门登记在册的家庭幼儿园按散居儿童登记)。
②幼儿园及学校摸底:在园、在校儿童由班主任教师分年级、班级单独造册,登记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填写编号、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居住状态、麻疹接种剂次等信息,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交所属村(或街、乡)负责接种的医生,同时由教师将家长告知书统一发放给麻疹漏种学生,告知其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4、厂矿、企业等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实施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
5、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儿童的登记。对发现的未建卡、证或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初步填写《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汇总统计表》的应种部分。并根据摸底儿童数、接种点数,计算出各接种点每日可接种儿童数,以天为单位制定出详细接种实施时间表,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