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事故应预案1高处坠落事故应预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次
一、高处作业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
二、高处作业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2
3.1 应急组织体系 2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
3.3应急救援日常工作 1
3.4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小组 2
四、预防及预警 2
4.1高处作业事故的监控和预防措施 2
4.2 预警行动 3
五、信息报告程序 3
六、应急处置 3
6.1应急处置程序 3
6.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
七、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4
八、事故处理 4
8.1 伤员处理 4
8.2 调查分析 5
8.3 事故处理 5
8.4 事故总结 5
8.5 事故报告 5
8.6 恢复生产 5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尽最大努力,把事故的人员伤亡减少到最小程度
2、职责:
组 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和指挥,当应急情况发生时负责应急反应统一指挥和事故发生后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上报。
副组长:协助组长对高处作业事故现场指挥,组长不在时担任总指挥,组织协调抢险救援。
组 员:听从指挥,排除危险源、抢救伤员,维持现场秩序,调动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
3.3应急救援日常工作
劳安部负责日常运行工作的计划与安排,负责预案编制、资源配置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应急救援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开展等工作的开展计划,并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资料的收集工作
3.4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小组
设置总指挥1人,副总指挥1人,下设救援资源保障小组、现场伤员抢救小组、设备抢险小组、保卫小组、善后处理小组,共5个小组。见《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四、预防及预警
4.1高处作业事故的监控和预防措施
4.1.1 高处作业事故的监控
(1)、对高处作业事故实行全员监控。
(2)、划分施工区段,每个区段的负责人是监控的直接负责人。
4.1.2预防措施
(1)作业前开展高处作业的安全教育培训。
(2)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风及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挠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相应规范的要求。
8.1 伤员处理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做好事故的善后经济补偿事宜。
8.2 调查分析
对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确定责任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8.3 事故处理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产生事故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8.4 事故总结
事故处理完毕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对事故后的处理过程认真分析总结、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8.5 事故报告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报告人及联系电话。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协助抢险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有关事宜。
8.6 恢复生产
事故发生以后,项目部在处理事故时,在确认危险已经解除且经事故救援领导机构同意的前提下,应尽快组织人员恢复生产,避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
2
总指挥:彭强
救援指挥:
唐元江
医疗救护:
110.120
紧急疏散:
范波、刘小勇
物资部:肖前军
船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