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时期城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PDF

发布:2017-03-23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1 卷 第 5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1 No.5 2008 年 9 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Sep. 2008 新时期城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蒉开波 (宁波市北仑区委组织部,浙江 宁波 315800) 摘要:城市党建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文章分析了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的差异性,提出了城市党建 的内涵,并结合北仑区的实践,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城市党建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党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08)05 - 0136 - 0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涵盖了机关事 业、企业、农村、社区、新社会和新经济组织等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 会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基础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涉及城市党建工作、农村党建工作等多 个领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其中城市党建工作涵盖了城区所有的单位和党员,范围包括机关 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企业、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是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 总和。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在工作的目标、理念上有较大的相容性,但在具体工作中却也有着明显 的差异性:从功能定位上看,相对于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更 多地体现在服务上;从所处的社会基层形态看,城市基层组织所在的环境相对来说流动性比较大,比 较开放,成员的多样化程度比较高;从工作对象上看,城市党建的工作对象更加丰富,差异性更加 明显。从上述的差异性来看,城市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组织架构、功能定位、运作机制等方 方面面也更多地受到社会基层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研究城市党建,就有必要先对这些制约因素作一 个考察。 第一,社会基层管理模式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基层的管理模式以 “单位制”为核心,党 的基层组织网络也根植于各类单位之中。实行市场经济后,单位的专业功能逐步增强,行政功能、社 会功能逐步剥离,在原有的单位体系之外,又生成了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单位组织、动 员社会成员的功能不断减弱。上述转变弱化了党对各种单位和组织的政治约束力,也使党的基层组 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许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从领导核心转为政治核心。 组织设置也不得不随着单位的分化、组合而不断调整,甚至出现了党建工作的 “空白点”。 第二,社会基层组织形态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我们采取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社 会发展的水平也不高,社会基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由于单位间的条块分割,基层党组织 在工作中也表现出封闭的特征。这些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中还有一定的体现。随着身份制度、户籍制 度、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渐从 “单位人”向 “社会人”转变,这为人员的 流动创造了前提。而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的分化直接导致了社会流动的加快。社会基层变得更加开 放、动态,这势必对条块分割、封闭运作的党的基层组织提出新的挑战。党组织整合党员,进而整合 社会基层的能力也必然受到影响,自然会产生流动党员管理、新社会阶层成员党员发展等诸多问题。 第三,社会基层民主意识的增强。自由、平等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增强,视野的不断开阔,使人 们的政治眼界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而多样化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也增强了群众参与基层政 —————————————— 收稿日期:2008 - 05 - 25 作者简介:蒉开波(1975 -),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市北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 5 期 蒉开波:新时期城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137 治生活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社会基层民主意识的增强对于社会基层民主进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推动 力。但如果政治表达的渠道不通畅,就极易引发 “积聚效应”;如果简单纵容政治的无序参与,而不 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样也会破坏社会基层政治的稳定。在社会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