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与预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 1.什么是手足口病? 2.得了是什么表现? 3.应该怎么预防? 主要内容 传染病概述 常见传染病 麻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猩红热 手足口病 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病原体种类有: ● 细菌 :猩红热 ● 病毒 : 水痘 ● 寄生虫 ● 真菌 ● 螺旋体等 ● 人 病人、病原携带者。 麻疹、病毒性肝炎、菌痢等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受染动物 狂犬病等为人畜共患。 l呼吸道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如麻疹、猩红热l胃肠道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如菌痢、伤寒、甲肝、蛔虫病l?日常生活接触 手、玩具、用具传播 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 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呼吸道传染病 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戴口罩。● 虫媒传染病 药物杀虫、防虫、驱虫及应用防虫设备。 传染病概述 常见传染病 麻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猩红热 手足口病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糠麸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流行特点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内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传染性非常强。经飞沫直接传播入呼吸道。通过受病毒污染的日用品、玩具、衣物手等传播。 易感人群● 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幼年时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后未复种●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患病。接种过疫苗的小儿仍有15%再患麻疹。 发病年龄 ● 高峰年龄 1~5岁 ● 近年发病年龄上移 ● 婴儿可从母亲获得免疫力(IgG),持续至8个月左右消失(可发生轻型麻疹)。 发病季节 任何季节 高峰在冬春季 保护易感人群 自动免疫 ● 麻疹减毒活疫苗8-10个月初种,7岁时复种。 ● 易感者在流行期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可预防麻疹发生或减轻症状。 ● 对1个月内服过脊髓炎疫苗,8周内接受过输血、血制品或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推迟接种。 被动免疫 ● 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采用。 ● 肌注丙种球蛋白,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 ● 免疫有效期3周。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轻微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强。自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止,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玩具、用具、衣物等。 易感人群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儿童易患病。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6个月前一般不发生水痘。 控制传染源 隔离期自发病起至疹痂干为止,接触水痘的儿童留检3周。 自动免疫 水痘减毒活疫苗 接触水痘后给予 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 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小儿,在接触水痘72h内给予。 ?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一侧或双侧耳下部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疼痛),其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可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心、肾、肝、神经系统等器官。 传染源 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病例。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通过唾液污染物及尿液等直接接触传播。 易感性 普遍易感,最常见学龄期及学龄儿童1岁内婴儿极少感染。感染后具终身免疫。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为主。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易感儿检疫3周。 自动免疫 ● 减毒活疫苗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喷鼻或气雾。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 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