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年 10 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特殊机制以及基本类型,结合国际社
会的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其实际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人工湿地污水
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实践表明,该技术不仅符合我国当前水资源紧张的
发展现状,而且能够更好地弥补传统污水处理厂的缺陷,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建设人工湿地工程。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人工生态系统;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
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0-0095-02 DOI:
10.13535/j.cnki.11-4406/n.2015.0901
人工湿地是在模拟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人类自行
建造和监管控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特
色净污技术,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原理来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和净化,与传
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相比,不仅净污效果好、工艺设备简单、维护费用低廉、
系统配置可塑性强,而且净化之后的水源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因此,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显著。随着近年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促成
了许多城市都开始建造本地区的人工湿地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其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1.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机制
早在1953年,德国的凯撒博士就在研究中证实芦苇能够有效清洁水中的有
机质和无机物,并由此开发出了植物过滤系统。1977年“根区法”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初步萌芽形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湿地由
人工基质作为填料,和水生植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利用该系统中基质、水生植
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借助基质的过滤、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微生物
分解等化学、生物、物理原理实现对污水的高度净化。
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类型
根据工程设计原理和水体流动差异,可以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分为水平
潜流湿地系统、表面流湿地系统、垂直流湿地系统三种类型。其中,水平潜流湿
地系统的保湿性良好,对一些重金属和有机物能够起到良好的去除效果,而且不
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表面流湿地系统不需要人工基质作为填料,工程造价较低,
但是对水的负荷力较低,净污能力有限。垂直流湿地系统很好地综合了两者的优
势,但是由于工程造价高,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并没有在大范围内得到推广使
用。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优势与不足
2.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优势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相比,其应用优势主要体
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程建造成本低廉,设备维
护也比较简单,其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是普通污水处理厂的10%甚至更多,因而
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
由人工基质和水生植物组成,人工基质的选择空间较大,土壤、细沙、石灰石、
砾石等都可以作为填料,填料组成不同,基质的净污能力也不同,因此,可以根
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填料组合,有针对性地处理污水。此外,水生
植物种类也比较多,灯芯草、茭白、浮萍、凤眼莲、芦苇等都是常见的挺水植物,
这些水生植物对氮、磷、无机物等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水
生植物的合理选取提高污水净化能力;(3)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人工湿
地污水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对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5%
以上,对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除了这些常见的无机物之外,对其他农
药类、重金属等的去除率也保持在90%以上,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与传
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去污能力更高;(4)传统污水处理厂只具有单一的污水
处理功能,不具备生态功能,但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却由于其独特的组成部
分而与自然湿地类似,对周围环境可以起到较强的影响作用,大规模人工湿地的
建成,不仅增加了地球的绿地面积,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景观,
在发挥污水净化功能的同时,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
2.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不足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