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3.3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3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实录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围绕“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这一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引导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掌握物质的跨膜运输机制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及结果解释的能力。
2.强化生命观念: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建立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认识。
3.增强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理解生物学的解释模型。
4.培养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生物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特别是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及其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难点:
1.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和机制,学生难以理解ATP与跨膜运输的关系。
2.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具体实例,如何将抽象的运输过程与具体实例相结合。
解决办法:
1.通过模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主动运输的能量需求,帮助学生理解ATP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
2.结合具体实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并讨论其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教材,便于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图片、图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增强教学直观性。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用的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附近布置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以“为什么人体细胞能够维持稳定的内环境?”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功能。
2.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
a.详细讲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及区别。
b.介绍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及其对物质运输的影响。
c.分析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和机制。
2.举例说明:
a.以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为例,说明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b.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中的作用。
3.互动探究:
a.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
b.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a.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分组讨论,分析练习题中的案例,提高解题能力。
2.教师指导:
a.检查学生练习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b.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拓展延伸(约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内容。
2.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物质跨膜运输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3.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a.《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功能及其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b.《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探讨生物膜系统在细胞内的作用,包括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等。
c.《生物技术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应用》——介绍生物技术在研究物质跨膜运输中的应用,如膜蛋白的分离与纯化、膜运输蛋白的功能研究等。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a.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
b.探究细胞膜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如温度、pH值等对物质运输的影响。
c.分析生物技术在物质跨膜运输研究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d.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细胞膜与疾病的关系,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e.学生可以尝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