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县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某县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
1.概述
****县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是为适应****的改革开放、发展和繁荣****的经济,保护****的环境、促进****和谐发展而建设的一座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铁路复线、318国道和3条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运输发达,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誉。环绕四周的有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合肥骆岗等机场和上海、芜湖、南京、宁波等港口,物流畅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充分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体制优势,勇当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排头兵,积极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全县工业发展规划》指导下的合理布局、产业定位,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箱包、精细化工、家具制造、竹木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七大产业集群。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0.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与2001年相比,生产总值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4%;财政收入五年增长3.4倍,由全省第39位上升到第11位,其中地方税收入上升到全省第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42.2%。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位次由1999年的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8位、2005年的综合第6和动态第3位,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2005 年 6 月份,****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十大潜力城市之一。 2006 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 182 个实际到位内资突破 20 亿元,居全省第二;利用外资 1608 万美元,名列全省第十,招商引资总量居全市第一。2007年第二届长三角发展投资论坛上,****县被评选为 “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
其中本次垃圾焚烧项目的拟建地在****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郊,处于苏浙皖三省八县市结合部。西起无量溪河东岸,东浙江省交界,北枕宣杭铁路、南倚申苏浙皖高速,东与浙江省长兴县接壤,是沿海先发地区经济挺进中部的第一站。优越的区位、交通、环境优势,使****经济开发区在中国经济梯度转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位置,成为“寸土寸金”的投资热土。2006年2月安徽****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6年10月在“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上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规划总面积 43 平方公里,已开发9.5平方公里。按照建设长江三角洲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开发区区内设有外贸加工、特色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综合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区内主干道按省级经济开发区标准设计,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一次性铺设到位。五年来,进区落户企业达180家,协议内资86.65亿元、外资2.6亿美元,有44家企业投产,39家企业开工在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41亿元,税收1.95亿元。初步形成了新型材料、高档家具、机械电子、服装纺织箱包、精细化工、竹木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七大特色产业群。目前开发区已成为吸引长三角投资者创业的腹地。
1.2项目概况
随着****县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也随之大幅度增加。长期大量的填埋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这些垃圾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既排放温室气体又污染地下水,也不利于土地的再生利用,因此,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垃圾的综合处理已迫在眉睫。全县2008年每日实际产生的垃圾总量约为452吨,按农村垃圾收集率59%计算,08年全县可集中收集的垃圾量为340吨/日,按8%的增长速率,同时结合考虑部分工业垃圾,全县可集中收集的垃圾量初步估算:09年为367吨/日, 2010年达到395吨/日。如此巨大的垃圾产生量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将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污染,恶化居住区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建设发展,威胁城市生活的正常进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周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保护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垃圾围城造成污染严重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途径。
为此,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