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原理10-第二章6.ppt

发布:2016-09-11约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准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自动并列装置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频率差与电压差的调整 第五节 数字型并列装置的组成 一、频率差调整 频率差调整的任务:将发电机的频率调整到接近于电网频率,使频率差趋向于并列条件允许的范围。 频率差控制任务由频率差测量和频率差控制两部分组成。 频率差测量判别UG和Ux电压频率的差值大小。 频率差控制按照比例调节参照机组的转速调节特性,控制输出脉冲时间的长短。 1 频率差测量 参照数字式频率测量的方法,自动并列装置可直接测量UG和Ux两并列电压的频率fG、 fx。 2 调节量控制 发电机的转速按照比例调节准则,要求输出的脉冲时间的长短与频率差值 成比例。 各个发电机组转速调整特性并不一致,因此调节量与被调量的关系,即调节系数随机组而异。 频率差调整输出的过程通道为执行继电器,继电器控制调速机工作,继电器工作时间与输出调节脉冲时间长短有关。 二、电压差调整 电压差调整的任务:将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到趋向于并列条件允许的范围。 电压差的实施原理和频率差极其类似。 可间接测量电压幅值,再进行比较。 也可以直接测量电压差值,控制并列条件。 实施原则可参考频率差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准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自动并列装置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频率差与电压差的调整 第五节 数字型并列装置的组成 一、概述 模拟式并列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模拟式并列装置是认为ωs是匀速的,但实际上是多变的,如系统频率不很稳定或发电机转速是变化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加速度。 2.特别是对合闸时间较长的断路器,合闸瞬间相角差会很大,引起很大的冲击电流。为了获得稳定的ωs,把并列过程拉得很长。 3.另外,由于装置元件老化或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参数变化,也将使导前时间产生误差。 数字式并列装置定义及主要特点 定义: 借助于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单元(CPU)的高速处理信息能力,利用编制的程序,在硬件配下实现发电机并列操作。 主要特点: 由于利用微处理器具有高速运算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使对机组的调节更加快速,更加精确,在频差满足要求后,随时确定理想导前相角,使合闸瞬间冲击电流更小,同期过程缩短。 数字式并列装置定义及主要特点 优势: CPU的指令周期以微秒计,这对于发电机频率为50hz,每周期20ms的信号来说,可以具有足够充裕的时间进行相角差和滑差角频率近乎瞬时值的计算。 组成: 数字式由硬件和软件组成,两者协调配合完成同步发电机组的并列控制任务。 二、硬件电路 (一)主机 CPU和存贮器(RAM、ROM)一起称为主机。 变量存放在RAM内,固定的参数和设定值确定理想导前相角,使合闸瞬间冲击电流最小。编制的程序,则固化存放在ROM内。 自动并列装置的重要参数:断路器合闸时间、频率差和电压差允许值、转差角加速度计算系数、频率和电压控制调节的脉冲宽度等,存放在EPROM中。 (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输入、输出过程通道的信息不能直接与主机的总线相接,它必须由接口电路来完成信息传递任务。 现在各种型号的CPU芯片都有相应的通用接口芯片供选用。它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管理接口(计数/定时、中断管理等)、模拟量数字量间转换(A/D、D/A)等电路。 (三)输入输出过程通道 A、输入通道 并列装置在现场工作输入信息有: 1)状态量输入。并列点两侧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交流电压信号中提取电压幅值、频率和相角差等三种信息,作为并列操作的依据。 2)并列点数字量。如越前时间,允许滑差,允许电压差 等,用于调用与并列点对应的一套参数 3)工作状态及复位按钮。 (三)输入输出过程通道 B、输出通道 ① 发电机转速调节的增速、减速信号; ② 调节发电机电压的升压、降压信号; ③ 并列断路器合闸脉冲控制信号。 这些控制信号可由并行接口电路输出,经放大后驱动继电器用触点控制相应的电路。 (四)人机联系 这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必备的设施,属常规外部设备。用于程序调试、设置或修改参数。显示并列过程主要变量。 常用的设备有: 键盘——用于输入程序、数据和命令。 按钮——供运行人员操作。 CRT、LCD显示器——生产厂家及现场应用人员调试程序或定值输入及相操作的显示 数码和发光二极管显示指示——为操作人员提供直观的显示方式,以利于对并列过程的监控。 三、并列装置的软件 1 主程序 2 并列条件检测程序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