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I技术在肝外胆管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能 弧 厩 保 2叭6牛 弟 7雹 弟 1剐 Chin JMagnResortImaging,2016,Vol7,No 1
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EHCC)是引起胆道梗阻较常见的疾病,根据恶性 程度不同,分为高、中、低分化胆管腺癌,三者 的治疗及预后不同,因此术前准确的分级对于合 理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EHCC组织结构复杂,在肿瘤恶变过程中,肿瘤细 胞增殖,新鲜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坏死等病理 学的改变引起了肿瘤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 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基于非高斯扩散理论,于2005年由纽约大学 Jensen教授提出并由吴学奎等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完 善 引。非高斯扩散理论认识到组织中水分子由于 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呈现非高斯扩散运动。DKI通 过二阶三维扩散张量联合四阶三维峰度张量来描 述水分子的运动【 。】,所谓的“峰度”是一个无量纲 值,用来量化真实水分子扩散位移偏离理想高斯 分布扩散位移的“度”,即描述水分子扩散受限程 度、扩散的不均质性。与传统扩散成像单指数模 型相比,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组织微观结构。 目前,DKI在腹部成像 中主要应用于肝、 肾、前列腺等脏器[ 】,未见将DKI用于肝外胆管 病变的研究。在将全身DKI与全身DWI比较的研 究中[引,认为DKI适用于全身MRI,并且通常能精 确描述组织扩散信息,反映组织微观结构。 本研 究 旨在 探讨DKI参数值 在不 同级别 EHCC中的变化,对肿瘤的分级价值进行初步应用 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部分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标准为: 临床疑诊EHCC患者,有计划行MRI检查(包括常 规平扫和DKI序列)及手术治疗,且检查与手术间 隔期间未行任何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1)病 理证实为非肝外胆管腺癌或病理示高一中分化、中一 低分化等混合型胆管腺癌或伴印戒细胞癌、肉瘤 样变等;(21经呼吸训练后患者仍配合不佳,图像 伪影重,影响观察及后处理;(3)病灶太小,未能 划取感兴趣区。研究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 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满足条 件、成功完成各项检查的患者35例,入组患者基
本情况:男21例,女14例,年龄35~80岁,中位年 龄65岁,行MRI检查与手术间隔时间为1~36 d,中 位时间12 d。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伴黄 疸,部分尚伴有发热、乏力、纳差、消瘦等,有 2{N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黄疸,另有2例仅表现为 上腹部疼痛,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99多 数不同程度升高,部分伴CA125和或癌胚抗原升 高,其中仅有1例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1.2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3.0 T MR成像仪 (Magnetom Trio Tim),体部相控阵线圈,采取头 先进仰卧位,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禁食6~8 h,并接 受 均 匀 呼 吸和 屏 气 训练 ,总 扫 描 时 间约 为 12min。 常规MRI: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T1WI正反相 位GRE序列:TR 245 ms,TE 4.87/2.37 ms,FA 70。,层厚5 mm、层间距1.5 mm、FOV 350 mmx 396 mm、矩阵320~175,冠状面T2WI HASTE序 列:TR 1400 ms TE 92 ms、FA 1 80。,层厚 5 mm,层间距1.5 mm,FOV 400 mm~450 mm,矩 阵256 mmx256 mm,横断面T2WI TSE序列:TR 3954 ms,TE 98 ms,FA 160。,层厚5 mm,层间距 1.5 mm,FOV 350 mmx396 mm,矩阵384x202。扫 描范围从膈顶至肝下缘,包括全肝及肝内外胆胰 管系统。 DKI序列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 回波成像序列:TR 3300 ms,TE 88 ms,FA 90。, 层厚5 mm,层 间距 1.5 mm,FOV 380 mm× 420 mm,矩阵168 mmx 105 mm,NEX 5;b值取(0、 600、1200、1 800、2400 s/mm 1,每个b值均施加 1 5个方 向的扩散敏感梯度场 。研究表明【 , 。? , DKI至少需要3个不同的b值和15个梯度方向,且 当DKI选取的最大b值位于2000~3000 s/mm 之间 时,所获得的K值对于非高斯分布的水分子扩散 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因此笔者采用与之前研究类 似的b值,最大b值取2400 s/mm 。 1.3组织病理学方法 手术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 水、石蜡包埋、厚4 gm连续切片,选取肝外胆管 癌实质及癌周组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