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科病证辨证论治2.ppt

发布:2018-12-25约5.32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胸痹 胃痛 便秘 不寐 胸 痹 一、定义:以胸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位:心、肺。 二、病因病机:气机阻滞。 1、气滞血瘀 a.肝郁不畅—气机郁结—气机阻滞。 b.久病耗气—气虚推动无力—气机阻滞。 2、胸阳痹阻 a. 素体阳虚—心肺气虚—胸阳不振。 b. 静多动少,胸阳不展,气血运行不畅。 c. 寒邪乘虚侵袭,以致阴寒凝滞,痹阻脉络。 d. 饮食伤脾,聚湿成痰,阻滞胸阳。 3、痰热壅阻 a. 肺中蕴热 b. 外感风热 热灼津液为痰,痰热结于胸中,气机痹阻。 三、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 证候:胸痛 + 瘀血特征:胸痛如刺,固定不移, 入夜 更甚,舌或有瘀斑、瘀点、 或暗, 脉涩或沉细。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四逆散+桔梗、牛膝) 加减:伴气虚 + 黄芪、党参。 伴阳虚 +黄芪、党参、附子、肉桂。 常用中成药:丹参片 丹参舒心胶囊 丹参滴丸 心可舒片 冠脉宁片 伴气虚、阴虚 :心通口服液 通心络胶囊 伴阳虚:养心氏片 2、胸阳痹阻 证候:胸痛 + 痛引背部、憋闷、寒则甚+寒象 治法:通阳宣痹,散寒止痛。 方药:a.当归四逆散(当归、细辛、通草、桂枝、 芍药、甘草、大枣) b.乌头赤石脂丸(乌头、附子、辣椒、干 姜、 赤石脂)合苏合香丸。 c.参附龙牡汤 常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 速效救心丸 苏合香丸 通心络胶囊 3、痰热壅阻 证候:胸痛 + 咳喘,痰黄稠,口干,便秘,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涤痰泻热、宽胸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 (黄连、半夏、全栝楼) (苇茎、米仁、冬瓜仁、桃仁) 加减:肺热甚 + 麻杏石甘汤 常用中成药: 礞石滚痰丸 贝羚胶囊 祛痰灵糖浆 祛痰止咳冲剂 胃 痛 一、定义: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 二、病因病机 不通则痛 1、肝气犯胃 a. 忧思恼怒,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失疏泄 , 横逆犯胃,气滞不畅。 2、饮食不节 a.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损伤脾胃之气。 b.过食生冷,寒凝气滞,胃寒痛。 c.过食甘肥,湿阻中焦,壅滞胃脘,胃热痛。 3、脾胃虚弱 禀赋不足,劳倦内伤,久病耗气,用药不当 等,都可损伤脾胃之气。 b.脾气虚累及阳虚,脾阳虚,寒从内生而虚寒痛。 c.胃阴受损(长期用温热药而伤津,胃痛热证、火证日久伤阴。)胃失濡养,虚痛。 三、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证候:胃痛胀 ,连及胁肋,攻窜作痛,胀痛, 食后胀甚,嗳气频繁,苔如常,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 药、甘草、 香附、川芎、 ) 加减: 痛甚 + 延胡、川楝子、佛手。 胀甚 +木香、厚朴。 嗳气甚 + 沉香、旋复花、代赭石。 泛酸 + 乌贼骨、瓦楞子。 常用中成药: 胃苏颗粒 气滞胃痛冲剂 延胡止痛颗粒 2、瘀血阻络 证候:胃痛如针刺 ,痛有定处,痛胀, 食后痛甚,苔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合四逆散。 加减:痛甚 + 丹参 胀甚 + 八月扎、青皮、川楝子。 伴寒象 + 小茴香、炮姜。 中成药: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