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大桥盖梁施工组织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盖梁及挡块、支座垫石首件工程
总体实施方案
1.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1.1首件工程实施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雷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项目办关于首件工程认可制度的精神,以及进一步提高我标段工程质量,优化施工工艺,规范施工管理,出精品样板示范工程,树企业行业形象,因此按项目办要求实施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1.2首件工程实施的要求
首件工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单元,作为首件工程,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其中包括控制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工艺优化,规范组织施工。首件工程施工完成后,认真总结施工工艺及控制参数,将首件工程完成情况报监理办进行验收,合格后全面推行并普及达到规模施工中。整个首件工程必须做到施工过程程序化、施工工艺和方案标准化、施工管理规范化。
我标段墩身选择K1339+575冉河大桥6#墩盖梁、挡块、支座垫石作为首件工程。拟定于2011年8月1日施工。
2.编制依据及原则
2.1编制依据
⑴招标文件、图纸及招标文件补遗书等。
⑵国家及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定额及验收标准。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交通部颁《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手册》
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⑶现场勘察及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
⑷本单位担负同类工程项目施工积累的经验、四新技术、施工工法等。
2.2编制原则
⑴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
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⑶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⑷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
3.本桥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3.1工程简介
青岛至兰州国家高速公路雷家角(陕甘界)至西峰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横线6”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雷西高速公路9标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境内,起始桩号K1339+100~K1345+600,全长为6.515889公里。路线起点位于庆阳市合水县板桥镇锦屏村,终点位于庆城县庆城镇南五里坡,共占用土地736.72亩。
本桥采用左右分离式布置,全桥起止里程为K1339+350.46-K1339+799.54,桥长449.08米。
3.2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80km/h;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24.5m;分离式路基2×12.25m;
设计荷载:公路-I级;
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1/300)。
3.2主要工程量
左幅:盖梁9个,桥台台帽2个。
右幅:盖梁9个,桥台台帽2个。
4.施工条件及临时工程建设
4.1自然条件
4.1.1地形与地貌
本项目位于庆阳市境内,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北向西南。
本项目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区陇东黄土高原亚区,该亚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特征表现最为典型部分,也是黄土高原厚度最大的地区。经黄河和其他支流的侵蚀,将黄土高原分割成塬、梁、峁、丘陵和沟壑等不同地貌类型。项目区内除终点段外,总体上地面切割密度极大,地面十分破碎、残塬面积很小、梁峁沟壑密布并有若干石质山地突起的黄土丘陵区。沟谷纵横交错,下切深度很大。沿沟两侧沟坡陡峻,并形成黄土陡坎;黄土流失严重,沟底常有黄土崩塌物堆积。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可分为三个区:侵蚀黄土塬面区、黄土塬边、丘陵沟壑区及残塬河谷、川台区。
4.1.2工程地质
本项目位于陕甘宁构造盆地之南部,处于东西向构造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东西向构造带是本区的基础构造,其他构造体系均先后发生较晚,它们之间的各自构造形迹,共同构成本区地质构造的格架。
本项目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出露齐全。
本标段地质问题是:①湿陷性黄土易发生不均匀沉降。②居民区的窑洞等采空区。
4.1.3水文地质
本项目沿线河流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葫芦河、县川河和马莲河。
本项目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水资源十分缺乏,天然降水为补给源。沿线地下潜水分为黄土塬区裂隙孔隙潜水、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两种类型。
根据水质分析,区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不具腐蚀性。
4.1.4气候条件
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多寒潮;夏季热而短促,降水多;秋季降温迅速,潮湿多雨;冬季寒冷漫长,降水稀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气温8.7℃~9.7℃,一月平均气温-4.6℃~-5.2℃,七月平均气温21℃~23℃,极端最高温度38.1℃,极端最低温度-22.6℃,年平均降水量491~54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