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自评报告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1
第二部分 自评情况 4
一、办学指导思想 4
二、师资队伍建设 11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9
五、教学管理 28
六、教学效果 32
第三部分 特色与创新项目的有关说明 39
第四部分 自评结果 40
第五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4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二、整改思路 41
75.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2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411.47万元,馆藏各类书刊89.75万册,其中数字资源折合电子图书48万册。
学院设有船舶与轮机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与计算机系、交通与物流管理系、财经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实践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和高职教育研究所等6个科研单位,开设38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10746人。
学院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3个,其中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船舶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汽车工程实训基地、先进机电技术实训基地列入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42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26人、双师素质教师的171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126人。
近五年来,学院共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个,省级教、科研项目71个,公开发表论文648篇(其中核心期刊41篇),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8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于2006年获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十佳学报”,人大复印资料显示的二次文献率达32%。
学院是交通教育研究会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港口与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组织的主任委员、会长单位;1997年以来先后3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8年学院被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确定为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长期举办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培训,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办学50多年来,为交通系统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其中不乏省部级党政领导、知名学者、劳动模范。
第二部分 自评情况
学院自合并组建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服务交通行业,突出水运特色,面向湖北经济,服务支柱产业。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创造和谐的成才环境,大力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促使学院快速、稳健发展,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办学指导思想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就业导向,服务交通,面向湖北,特色立校”,将学院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进而向更高办学目标迈进。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办学定位准确
学院合并组建后,组织专班对自身的办学历史和优势、交通行业和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按照科学发展观内涵,制定了“二定一发展”计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
1.培养目标
服务交通行业,面向湖北经济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办学层次和类型
以高职教育为主体,有特色的各类培训等继续教育为补充。
3.办学模式和途径
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始终坚持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努力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完成新校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以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一所办学规模适度、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综合效益好,在省内声誉高、在全国交通系统有较大影响,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职学院。
(1)办学规模:到2010年,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2000人,各类培训等继续教育每年15000人次。
(2)专业建设:到2010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以上省级试点专业,12个院级重点专业,高职专业总数达到45个,重点在船舶、港口、汽车、公路等交通类专业中培育特色专业,建成5~8个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特点的专业群。
(3)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到500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达到3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5%,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其中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45%;培养30名左右的专业带头人、40名左右重点课程带头人和5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