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艺术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808年5月3日(The Third of May 1808)是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于1814年之作品,描绘早期西班牙半岛战争的情境。此作品现存于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其他事项
3 参见条目
4 注解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编辑] 简介
戈雅的《1808年5月2日》,他完成这幅画的两个月后才完成《1808年5月3日》。
受害者右手上的圣痕,即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手上留下的孔。
作为浪漫主义的作品,画家在画中加入恐怖感觉,成为主观感受。反抗者被枪毙,画中表示人民最难受的一刻。受害者作钉十字架姿势,以示受难之意。他手掌隐隐出现钉孔。人群后面有教堂,代表上天之见证。有些人已死,但情景不写实。
作品背景为1808年开始的半岛战争,描绘了西班牙人造反,被法国军队枪杀。此作品更带出英雄主义及爱国主义。
[编辑] 其他事项
雅克-路易·大卫于1784年之作品《荷拉斯兄弟之誓》。
即使这是浪漫主义的作品,这幅画的构图与属于新古典主义的《荷拉斯兄弟之誓》有相似之处。三兄弟就像这幅画的军人,父亲的动作就像即将被杀的受害者。
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亦受到这幅画的影响,藉其创作来表达西班牙内战之惨况。[1]
[编辑] 参见条目
弗朗西斯科·戈雅
1808年5月2日
[编辑] 注解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米罗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胡安·米罗14岁时进入巴塞罗那的St. Luke艺术学院学习,早年接触过许多前卫艺术家,如凡高、马蒂斯、毕加索、卢梭等人的作品,也尝试过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作为1957年到1959年间创作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
相关的维基共享资源:
胡安·米罗
米罗是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米罗是非常多产的,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难。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 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在1920年代中期, 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 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绘画,题名为荷兰的室内,那是从真实到幻想变形的实例。
《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著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著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更令人激动的作品是《静物和旧鞋》,显示了这位非政治的艺术家,为反对西班牙内战的法西斯分子而做出的深切的反应。《静物和旧鞋》的形像是明确的,有旧鞋、酒瓶、插进叉子的苹果,还有一端变成一个头盖骨的一条切开的面包。所有这一切都有安排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空间里,色彩、黑色和凶险的形状令人厌恶。这件作品并不是特别的象征,而是反映了米罗对发生在他所热爱的西班牙事变的痛感和厌恶之情。他是以物体、色彩和形状来声讨腐朽、灾难和死亡的。在这个时期,米罗画了一幅线描自画像。瞪大的眼睛和紧缩的嘴唇,反映了他的恐怖观念。严酷的绘图和催人入眠的正面化形象,标志着他继承了自己的早期风格。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或称毕加索,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