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公开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和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节公开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和思考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想办法,本文结合一节公开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统计,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出修改的建议,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思考
2011年11月18日,裕安区化学教学理事会年中安排听取了一节《醛》的公开课,我有幸参加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课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观察组对这节课的提问进行了疏理、归纳,并提出了有关思考或修改办法。在此谈谈十几年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分析与汇总表
问题性状问题类型个数所占比例(%)
a铺垫型31111%
b思考型82963%
c提醒型51852%
d其他31111%
有效性合计197037%
e过易的2741%
f过难的2741%
g无意义重复的1370%
h表述含糊的0000%
低效性合计51852%
i问与不问一样2741%
j口头禅性质1370%
无效性合计31111%
提问总数27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1、根据对问题回答的要求不同,可把问题分为四种类型
(1)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会不会”等。(2)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等。(3)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阐释。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等。(4)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语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等。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2目前化学课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提问形式化。有些课堂问题就是在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学生也就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看似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烈,实质是学生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2)、课堂提问问题单向,缺少互动性。有些课堂问题在教师提出后,基本上就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没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3)、课堂提问问题的难度控制不好,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有的更多的针对尖子学生来提的。(4)、课堂提问的问题过于单一,缺乏发散性,学生不能意识到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思考分析。(6)、课堂提问易忽视提问后的评价与反馈。
课堂提问要达到大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化学教师就必须注意和克服上述问题,进行有效提问,而有效提问就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需要讲究策略。
3.重视课堂提问内容的设计,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发散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2)、课堂提问应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当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时,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3)、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有区分度。赞可夫认为,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区分度。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提问最好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信心,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接受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4)、逻辑递进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仅是只为了分数,为了高考,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被调动、激活,将教师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