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2010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试题与答案.doc

发布:2017-07-30约2.02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新课程)语文试卷一(10分。共5道小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搭讪(shan 1) 哽咽(ye 4) 扣人心弦(xuan 2)B 联袂(mei 4) 跻(ji 3)身 叱咤(cha 4)风云C 溯(shuo 4)流 装帧(zhen 1) 针砭(bian 3)时弊D 灼(zhuo 2)热 悄(qiao 3)然 浮想联翩(pian 1)2、“斗”是我国的一种量器,人们也常借用它来形容事物的大或小。下列句子中的“斗”,用于形容“小”的一项是A、李白斗酒诗百篇B、他身居斗室,笔耕不辍C、我斗胆地说一句:“这件事您做错了。”D、著名学者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州园林中的留园部分的园门进入,经过发展阶段的曲廊、小院,再经过为高潮准备的绿阴,到达高潮部分的五峰仙馆。__________________,好像是一首江南丝竹乐,又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设计借助音乐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统一、比例和均衡等问题。A、这连续的景物 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B、这和谐的乐章 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C、这连续的景物 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D、浙和谐的乐章 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祝福》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作品借祥林嫂这一形象批判了宗法制度与封建礼教。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象奇特、语言瑰丽。C、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D、契诃夫用批判和讽刺的笔法在世界文学画廊中留下了柯瓦连科这样一个“套中人”的形象。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久在樊笼里,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B、千岩万转路不定,倚石迷花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D、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二、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6—9题(1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子愀然 愀然:神秘的样子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D、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驾一叶之扁舟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适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A、本不是我该占有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B、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C、本不是我该占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D、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9、用选文愿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分)“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人。进而,“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0—12题。(14分) 雨前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