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CL家用空调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ppt

发布:2017-11-29约4.55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 目 录 第一章、热力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家用空调器的制冷原理 第三章、内销家用空调器的型式、 型号命名 第四章、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空调器能源效率等级 依据空调器能效比的大小确定 分成1、2、3、4、5五个等级, 1级表示能源效率最高。 1级是企业努力的目标,具有超前性 2级代表市场节能的先进水平, LCC(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点 3、4级代表我国的平均水平 5级产品是未来面临淘汰的产品 3.空调器按功能主要功能分为: A、冷风型(单冷型) 代号省略 B、热泵型(冷暖型,不含电辅助加热 ) 代号 R D、电辅型(冷暖型,含电辅助加热 ) 代号 Rd C、电热型 代号 D 4.内销空调器外部型号命名的基本形式 整机: 室内机: 室外机: * 家用空调 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理论 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的守恒性) 表述1:在一个密闭的或完全绝热的系统中, 能量不可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 化成另一种形式; 表述2:热可以变为功,功可以变为热,一定 量的热消失,必然产生与之相当数量 的功,反之亦然。 2.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量传递的方向性) 表述1:机械功可以通过摩擦等手段毫不困难 的转为热,但热却不能无条件的全部 转化为机械功。 表述2:高温物体能自发的向低温物体传热, 而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 则必需要消耗机械功(如采用制冷 机)。 机械能 热 能 完 全 部 分 3.物质的三态 固体 气体 液体 吸热蒸发/沸腾 放热冷凝 /液化 4.制冷量 制冷量又称冷量,单位时间里由制冷机 从低温物体(房间)向高温物体(环境)所 转移的热量,单位为瓦(W),也可以用焦 耳/小时(J/h)表示。 (空调器在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房间内除去的热量总和,单位为W(瓦特)). 相应的制热时有制热量的概念。 5.空调器的能效比 对于空调器来说,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要把低温中的热量Q0排放高温的环境中,必 须消耗一定的机械功率或电功率L0,为了评 定空调器的性能,便引出了空调能效比 (EER)A,即:A= Q0/L0, (制热时表述为性能系数COP) 国家发改委规定,从05年3月1日起,实 施国家空调能效标准,将空调按能效等级 分为5级. 能源效率等级指标-12021.3 3.20 3.00 2.80 2.60 2.40 7100 CC ≤ 14000 3.30 3.10 2.90 2.70 2.50 4500 CC ≤ 7100 分 体 式 3.40 3.20 3.00 2.80 2.60 CC ≤ 4500 3.10 2.90 2.70 2.50 2.30 整体式 1 2 3 4 5 能效等级 额定制冷量 (CC)/W 类型 6.“匹”数的概念 匹数指的是电器消耗功率(1匹=1马力=735W), 匹并不指制冷量。平时所说的空调是多少匹,是根据 空调消耗功率估算出空调的制冷量。 一般来说,1匹的制冷量大致为2000大卡,换算 成国际单位应乘以1.162, 1匹的制冷量:2000大卡x1.162=2324(W) 1.5匹的制冷量:2000大卡x1.5x1.162=3486(W) 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 6.“匹”数的概念 根据以上情况,则大致能判定空调的 匹数和制冷量,一般情况下, 1匹机的制冷量:2200—2600(W), 1.5匹机的制冷量:3200—3600(W), 2匹机的制冷量:4500— 5100(W), 制冷量确定后,即可根据实际情况 估算制冷量,选择合适的空调机。 第二章、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空气调节是指通过一定的设备和手段对所控 区域(房间)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我们 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满足实验 室、精密生产车间及人们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通常所说的空气调节主要包括对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流动速度、洁净度等参数进行 控制,排除来自室内外的各种冷/热、湿 干扰,使温度、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进行波动。 1.空气调节概述 2.空调器的基本组成---四大系统 风冷式空调器不管是窗式还是分体式, 其基本组成大体相同,即分为:制冷系统、 通风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和壳体部分。 A、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循环; B、通风系统:利用换热器与房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