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愿景下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pptx
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4;5;6;7;8;9;10;11;12;引言;14;15;16;第一章碳中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算,我国实现1.5度目标导向转型路径在未来
三十年需要累计新增低碳能源供应投资约138万亿元,加上工业、建筑、交通部门中与低碳能源相关的投资需求,总计174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①。本课题组用与我国《绿色产业目录》相匹配的更宽口径估算,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三十年我国将产生487万亿人民币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详见本报告第二章)。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个规模的投资增长将对总需求和GDP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其次,投资带来内生的技术进步,清洁能源的成本会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会不断提高。目前低碳技术的平均成本要高于传统能源技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的差距会缩小,最后会出现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成本明显低于高碳技术和产品的情况。比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光伏和风电的发电成本已经下降了90%,未来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光伏和风电成本将低于煤电发电成本。另外,储能技术、碳捕捉技术等绿色技术与产品的成本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在中长期将变得具有竞争力。例如,根据Busch,Ma,HarveyandHu(2021)的研究,蓄电池的成本自2010年以来已下降87%,交通系统电动化逐步成为经济可行的选择。国际行业专家认为,2023-2024年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价格相同”的转折时点②。
许多实证研究显示,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经济增长。Tugcu(2013)基于土耳其数据的研究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对TFP有正面影响,可再生能源消费对GDP影响的弹性在0.7至
0.8之间,而化石能源消费对GDP影响的弹性在-1.7至-2.1之间。Rath等
(2019)基于3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消费与高TFP增长率
呈正相关,而化石能源消费与低TFP增长率呈正相关。Yan等(2020)基于中国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中国绿色行业生产率显著正相关,新能源技术创新显著推动了居民收入的上涨。
1.1.2脱碳转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碳中和过程中出???的资产搁浅、阶段性成本上升、失业等问题可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直接经济成本来自于高碳行业(例如化石燃料)固定资本的加速折损和淘汰,这些资产被迫提前退役形成“搁浅”资产。对宏观经济来说,这相;19;表1落实2度目标的情景下GDP与基准情景相比较的最大差值(%)①;21;22;23;24;;;;;;;到205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总排放和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55.8亿吨、
68.7亿吨和58.2亿吨,仍未能实现净零排放。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温室气体净排放、总排放和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均可以实现在“十四五”期间达峰并开始下降;在2035年下降到2019年水平的约44%、49%和48%;205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总排放和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18.4亿吨、31.5亿吨和25.2亿吨,分别为2019年排放水平的14%、22%和20%。照此趋势,温室气体净排放在2060年前基本达到碳中和水平(图2)。;放总量的42%左右。2050-2060年间,随着碳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有望实现总体碳中和(图3)。;统需要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深度脱碳,并提前其他领域实现零排放,才能够在满足需求的同时确保实现碳中和目标。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继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雄心,尤其是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严格控制煤电装机总量,逐步淘汰煤电,强化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2.2.3.1两种情景下的排放趋势和电力结构
两种情景下,我国从现在到2035年的电力需求均会持续上升,与2019年
相比,均增加将近一倍。但两种情景下在2050年的电力需求有所不同,现有政
策情景下的需求将比2035年增加50%左右,碳中和情景则保持2035年水平。
2035年的人均电力需求在两种情景下均比2019年增加一倍左右,达到9500千瓦时每年,接近目前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但仍明显低于目前美国水平。
现有政策情景下,电力温室气体总排放在2021-2035年期间,达峰后稳步下降,到2035年排放减少到32.8亿吨,2035-2050年以年均4.3%速度下降,到2050年排放减少到11.6亿吨左右。碳中和情景下,电力温室气体总排放在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