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知视角下“语义三角”的探究.pdf

发布:2017-08-24约9.7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9 卷第 6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 11 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认知视角下“语义三角”的探究 张殿恩 (北京联合大学 外语部,北京 100101 ;中央民族大学 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100) 摘 要:从认知的角度探究了传统的 Ogden 和 Richards 的“语义三角”关系,即 “思维”、“语言形式”和 “事物”的关系,用Fauconnier 的“认知空间域” (Mental Space )和“整合理论”( Blending Theory ),拓展了 传统“语义三角”的解释力,从而对“语义三角”的三方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阐释,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 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语义三角;认知空间域;整合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 (2007 )06-0051-03 一、相关理论综述 思维和现实的关系看,语言既是意识及其活动的产物又是客 [1] [5] Ogden 和 Richards “语义三角”(如图1 所示)反映了 观现实的产物,同时还是意识和现实间的媒介 。 “思维(Thought 或 Reference )”,“语言形式”(Symbol ) 笔者拟从认知的角度,尤其是 Fauconnier “认知空间域” 和“事物”(Referent )的关系。他们认为“语义三角”的 和“整合理论”,对传统的“语义三角”涉及的三个因素之 各方关系如下:thought 和 symbol 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人 间的关系进行解释。从认知的视角,用“语义三角”中的 们交际时,我们使用 Symbol 交际,这些 Symbol 是置于 Referent 解释客观事物,无论其存在与否,一个 Referent 有 reference 的上下文中的;在 Thought 和其 Referent 之间也 多个主观映像或一个 Thought or Reference 折射多个客观事 有一种或多或少的直接联系或间接关系;在 symbol 和其 物;Symbol 亦可以一词多义。 referent 之间存在间接的关系。事实上,任何话语的生成、 认知语义学家认为,在社会中人类共有的成长、成熟和 理解都涉及上述三个因素[1](P10) 。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 交互的体验,形成了基本的认知结构,从而使理解语言成为 言、意识和客观现实的关系。然而传统的“语义三角”不 可能。这些基本的认知结构包括了先于语言形式的“意像图 能解释一些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2] ,如中国文化中的 式(image schemas )”,借助隐喻和借代,这些意像图式形成 “龙”和英语文化中的“上帝”。并且不同的人们对同一 了更为抽象的认知模式。人们在表述一个场景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